謀劃十年投資超十億,鶴崗爲何要建機場?
來源:第一財經
建機場既是補交通短板,更是謀轉型發展。
8月27日,黑龍江鶴崗蘿北機場正式開工建設。鶴崗,這座曾以煤炭興業的東北資源型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曾因低房價屢登熱搜的網紅城市,將在兩年後擁有屬於自己的機場。
爲什麼要建機場?機場能給鶴崗帶來什麼?項目公示之後,“鶴崗建機場”曾一度引發社會的討論。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走進鶴崗,與機場建設團隊、當地政府人員等進行了交流,他們告訴第一財經,鶴崗建機場,既是補交通短板的關鍵,更是謀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對鶴崗來說,機場對資源型城市的意義遠超交通本身。
十年謀劃落地
作爲國內支線機場,鶴崗蘿北機場選址於鶴崗市東北部,項目用地總面積180.14公頃,飛行區指標爲4C。目標明年基本建成,後年試飛通航。
機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條2500米×45米跑道、6個機位的站坪、5008平方米航站樓,以及空管、供油、供電、供水、消防救援等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10.66億元,建成後預計年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600噸、年飛機起降5000架次。
上述這些數字的背後,是長達十年的規劃、設計與論證。2015年,鶴崗機場項目開始謀劃,2016年被納入《全國民用運輸機場佈局規劃》。2017年,機場選址獲得中國民航局批覆。2021年,國家發改委組織預可研評估。2022年,鶴崗機場獲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批覆立項。2023年,項目用地預審獲得自然資源部批覆。2024年以來,機場建設整體進入快車道,可研、總體規劃、初步設計先後獲批。8月27日,新建鶴崗蘿北機場正式開工建設。
從2015年起,鶴崗就舉全市之力謀劃機場建設。鶴崗寶泉機場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敬涵介紹,去年以來,機場建設加速,可研、總體規劃、初步設計、先行用地等審批全部高效完成;爭取到年度資金3億元,保障了建設需求;施工圖審查、工程招標也都按時序穩步推進。
鶴崗蘿北機場效果圖 來源:鶴崗寶泉機場建設有限公司
不過,因爲審批規格高,從納入國家規劃、選址、到預可研立項審批,前期工作非常艱辛。孫敬涵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我們經常是白天跑項目,晚上寫材料,有的時候在火車、飛機上看材料、改報告,一天之內從北京到鶴崗一個往返,有的時候一天要趕往三到四個城市。”
在具體的施工設計上,機場建設團隊也花了長時間研究。考慮到鶴崗冬季寒冷,每年有效施工期在七個月左右,需要提前進行準確的時間規劃。“這很考驗我們未來施工的準確性、及時性與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鶴崗寶泉機場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瑞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如今,十年謀劃落地,機場終於開始動工。在機場建設團隊看來,接下來的壓力不小,首先在資金上,雖獲國家支持,但地方配套工程還需多方協作。
趙瑞超告訴第一財經,“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要儘量降低成本,比如說在建造地基時,因爲地下水位比較高,土質強度不是特別高,我們計劃施工時採取差異性回填的方式,不同區域分別使用石料、煤矸石等回填,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前提下,不過多地增加成本。”
機場建設現場 攝影/安然然
在未來機場運營上,鶴崗寶泉機場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董長俊表示,要提前謀劃航線培育、市場拓展,避免“建得起用不好”。
改善交通,希望吸引與留住更多人
鶴崗機場建設的一大核心考量是改善當地的交通條件。長期以來,交通瓶頸是制約鶴崗對外交流的“痛點”——對外沒有高時速的高鐵,公路交通在冬季受氣候影響較大,距離最近的佳木斯機場也有70多公里,且無直達大巴,外地客商往返需多地中轉,耗時費力。
機場的落地,或將補上鶴崗立體交通的最後一塊拼圖。作爲中俄邊境重鎮,鶴崗擁有235公里邊境線與兩個國家一級口岸,機場建成將與既有高速路網、佳鶴鐵路(動車46分鐘直達佳木斯,3.5小時抵達哈爾濱)共同構築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進一步縮短鶴崗與國內外城市的時空距離,極大拓寬鶴崗市對外交流通道。
“機場給當地旅遊業帶來的商機是巨大的,”黑龍江省界江旅行社有限公司經理王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鶴崗的遊客主要來自省內及周邊地區,華東、華南、京津冀等地的客人,往往因爲交通周折、需多地中轉耗時費力,而放棄行程。
而鶴崗蘿北機場建成後,從外地到鶴崗的時間將從現在的“大半天”縮短到“兩三小時”,或將打破以往交通條件給旅遊市場造成的瓶頸。
機場建成通航後,可起降B737、A320及國產商飛C919系列支線機型,直達航程2000公里,初期規劃開通至哈爾濱、北京、上海、青島等東北、華北、華東地區樞紐城市的航線;中期擬增加西安、成都、廣州等西北、西南、中南地區航線。省內精品旅遊線路將屆時按照省內旅遊航線規劃開通。
王兵表示,他們有意在未來抓住這個商機,將旅行社落地於機場的優勢位置,“讓外地旅客一下飛機,就能看到我們提供的旅遊服務”。
傍晚,在鶴崗的平安寶塔上俯瞰 攝影/安然然
除了爲鶴崗引入客流,吸引更多人來到鶴崗,這座機場也希望能爲鶴崗“留住更多人”。在孫敬涵看來,只有當地交通方便了,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發展經濟,才能讓更多的人留下來。
一次謀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
對鶴崗這類資源型城市而言,建造一座機場不僅是爲補交通的短板,也是謀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在8月27日的機場開工儀式上,鶴崗市委副書記、市長鄧維元表示,作爲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鶴崗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這座承載城市夢想的機場,將成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樞紐”和產業轉型的“動力引擎”。
鶴崗曾因煤而興,亦因資源枯竭經歷轉型陣痛。近年來,鶴崗堅持以煤炭爲原基礎、以石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爲新引擎、以現代化農業爲新支撐、以文旅產業和向北開放爲新動能的“四輪驅動”新路徑,力圖破解“一煤獨大”。當地期望未來的鶴崗蘿北機場爲當地產業升級之路按下“加速鍵”。
鶴崗石墨資源豐富,儲量居全國首位,現已探明礦石量22.89億噸,具有儲量大、品位高、質量好、易採選、應用廣等突出特點。依託這一戰略資源,鶴崗正在全力打造“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羣”,聚集37家石墨企業,形成從礦山開採到負極材料深加工的石墨新能源材料全產業鏈。
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
鶴崗新機場選址距離亞洲最大單體石墨礦僅70公里,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學指出:“機場建成後,物流運輸效率會大大提高,有利於我們的樣品和高端產品快速抵達各地市場,原本公路和鐵路運輸需要3~5天甚至更長時間,航空運輸只需要1~2天,大大縮短了交付週期,能夠讓我們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
鶴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玄先達也表示,從石墨產業發展角度看,航空運輸的高效性可顯著縮短運輸時長,提升物流效率,解決石墨產品長途公路運輸可能導致的損耗問題,滿足超高純石墨、核級石墨等高端產品對運輸環境的嚴格要求,爲本地石墨產品外銷提供便利。他還提到,機場也能夠帶動臨空經濟區建設,吸引物流、倉儲、高端製造等產業集聚,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