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央統籌稅款大增89% 政院將邀集各縣市首長討論

財政部按新法規定之稅課收入劃分比例及202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相關稅收推估,明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達8,841億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版財劃法3月21日公佈施行,財政部按新法規定之稅課收入劃分比例及202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相關稅收推估,明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達8,841億元,較今年增加4,165億元、增幅89%,佔歲入近三分之一。其中,攸關地方補助的普通統籌稅款分配金額,財政部強調保障獲配金額不低於今年度獲配數,昨(29)日通知地方政府。

明年統籌稅款揭曉,全臺22縣市獲配額度都比今年增加,但有十縣市獲配金額比預先試算結果少,以金門約少40億、雲林少27億最多。臺北市分配金額最高,達1,149.24億元,年增442.22億元或62.6%,爲六都中最高;新北市分配957.68億元,增407.06億元,成長率73.9%,位居第二。

桃園市獲配652.85億元(年增近80%),桃園市增幅爲六都之冠;臺中市741.04億元(年增63.8%)、臺南市496.7億元(年增51.8%)、高雄市757.8億元(年增49.35%)。

非六都中,以彰化縣獲配金額最高,達324.69億元,年增172.7億元。新竹市分配金額297.94億元,大增213.97億元、年增率高達254.81%,爲全國22縣市中增速最多。

財劃法上路首年,統籌分配稅款卻引發爭議連連。臺南市政府昨日晚間發佈新聞稿,叫苦「新版財劃法不公」,臺南市獲配497億元,比去年增加174億元,看似增加,但無論是補助額或增幅均居六都之末 。雲林縣估算明年度可分配統籌分配稅款273億元,昨天接到僅獲配246.5億元,短少27億元,面對財政缺口,縣長張麗善痛批「中央政府集權又集錢」。

面對地方不平,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昨日晚間說明,行政院長卓榮泰將邀集各縣市首長討論事權分配議題、中央先幫連江縣彌平公式所造成的差額短缺。

此外,近日主計總處也會邀請各地方政府主計人員,針對各項經費分配方式進行討論。

財政部表示,由於新法規定普通統籌稅款90.5%分配本島直轄市及縣市、2.5%分配離島,但分子依據本島各市縣及離島分開計算,分母則依全部直轄市及縣市計算,有無法全數分配的問題。財政部表示,對於無法分配的數額,本質仍爲普通統籌稅款,屬地方政府財源,中央不能移作他用,未來仍待完成修法程序後,始得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