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健保總額邁一兆元大關 臺灣研發「億元基因罕藥」給付審查中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出席臺灣精準醫學學會(TPMS)主辦的「再生醫療臨牀試驗教育訓練課程」。(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今年健保總額達9,286億元,創下歷年最高,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日進一步透露,明年健保總額成長,加上相關公務預算、癌藥基金等挹注,整體預算逼近兆元。另針對再生醫療發展,石崇良特別提到一款由臺灣研發、用於治療罕病AADC缺乏症的基因治療藥物,每劑要價高達1億元,但能讓病患平均壽命從7歲延長至20多歲,展現本土研發實力。目前該藥已申請納入健保,進入專家會議審查階段。
健保會每年會針對明年健保總額進行協商,根據最新2026年健保總額範圍草案,若採取高推估5.5%方案,明年健保總額將高達9883.1億。石崇良今日出席臺灣精準醫學學會(TPMS)主辦的「再生醫療臨牀試驗教育訓練課程」,會中演講時提到,健保明年總額成長,再加上公務預算、癌藥基金約兩百億,整體健保投資會邁向一兆元大關。
精準醫療爲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但費用高昂造成財務上負擔。石崇良演講提到我國再生醫療製劑覈准及健保給付現況,食藥署已經覈准6項基因治療產品,其中5款申請健保給付。
其中已經通過健保給付有2款,分別是要價4900萬的脊髓肌肉萎縮症(SMA) 注射針劑,以及用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健保覈價819萬。
另外3款則還在審查與評估階段,分別是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AADC缺乏症)、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與一款血友病的基因治療製劑。
石崇良特別提到,其中針對罕病AADC缺乏症的基因治療製劑是由臺大醫院小兒部暨基因醫學部教授胡務亮團隊所研發,象徵臺灣具有研發基因治療實力。
石崇良指出,AADC缺乏症患者因爲AADC基因發生變異而缺乏多巴胺,後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因爲肢體不協調、無力等狀況,平均壽命僅7歲,臨牀試驗顯示基因治療讓患者壽命延長可活超過20歲,後續技轉給美國藥廠,一劑要價高達一億元,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目前還在專家會議審查階段。
健保給付CAR-T目前爲第三線治療,必須做完化療後,並且骨髓移植失敗或者無法骨髓移植才能適用,石崇良另透露,國際間陸續有國家把CAR-T往前移爲第二線治療,和骨髓移植列爲平行項目,國內也正在做相關臨牀效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