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逼兆元 明年不漲保費
另爲解決急診壅塞,健保署共擬會25日通過假日急症中心(UCC)的試辦,分流輕急症病患,11月起六都同步上路,預計在週日及國定假日早上8點到12點提供服務。醫師若到UCC,白班可得1.5萬津貼,夜班則是2萬元,而藥師、護理、放射師白班4000元,夜班6000元;遇上4天以上連假,則會給雙倍,以明年春節9天連假爲例,醫師若天天值夜班,合計可領36萬元。
石崇良25日表示,健保會每年召開隔年健保總額協商會議,24日從早上9點持續到晚上10點,醫院總額、西醫基層總額、中醫總額跟牙醫總額等,完成自2018年來首度有完全共識。
石崇良指出,經重新估算健保財務後,到今年年底健保總額的安全準備金將達到約2.8個月,若明年以高推估5.5%成長率來算,也還有近2個月的安全準備金,因此他保證「明年不會漲保費」。
至於新增的600億元預算,石崇良說明,除用於罕見疾病用藥的補助外,將加強兩大重點方向,首先是對護理人力的挹注,目標4年能夠增加至100億元的護理人員費用,今年先增25億,明年增55億,逐年增加,用於提升護理人員的薪資與工作條件,讓護理人員迴流。
其次,針對同樣岌岌可危的兒科人力,石崇良表示,因應少子化,匡列249億用於兒科發展,改善我國新生兒死亡率屢屢輸給日本、韓國的情況,將優先讓0到6歲幼兒照護的醫師,保障1點1元,讓兒科人力不要再萎縮,「這點也深獲醫界共識」。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強調,協商成功的核心精神,正是「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提高醫療的支出才能提升全民健康指標、延長健康壽命,迎頭趕上日、韓、新健康指標,5.5%的健保總額成長率,不僅能支應醫護人力合理薪資與留才,更可加速新藥、創新醫材的給付審查,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強化臺灣的國際醫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