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賴十七條:戒嚴再起、臺獨叫陣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會議並公佈五大國安威脅及十七項策略(賴十七條),包含將對岸視爲「境外敵對勢力」,宣佈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並將採取多項限制兩岸人民交流措施,突兀動作引起諸多疑慮,感受到戒嚴再起氛圍,臺獨叫陣,挑起兩岸緊張對峙,並擔心後續賴清德的真實目的與作爲。
細看賴十七條,不僅針對中共統戰與國安威脅,更充滿對人民的不信任與質疑;全是以處罰、限制、審查、登錄、揭露、管理、規範等方式,指向軍公教、公職人員、赴陸旅遊、大陸來臺人士、演藝人員、臺商、臺青等七類人士,以從上對下威權態度,大加限制各項自由與權利,質疑文官忠誠,污衊國人智慧,名之排除防堵中國統戰威脅,實則對人民區分反中敵我,製造綠色恐怖與寒蟬效應。
賴十七條應有多重目的,短期到中長期,眼前是要爲大罷免增添柴火,罷免中共同路人,挪移政治板塊,讓賴清德能全部執政掌權;後續明年縣市長選舉可以繼續訴求,建立抗中保臺大戰場。但更爲擔心的是,賴清德是爲配合美方要求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百分之五,或甚至推進兩年義務役兵役,此時必須高調吹響備戰號角。
面對如此嚴峻肅殺的威脅警告與管控策略,很難不讓人有着戒嚴復闢再起的感受,雖然民主臺灣的今日怎會有如此可能,但看諸韓國尹錫悅宣佈戒嚴,菲律賓小馬可仕出賣主權逮捕前總統杜特蒂,似乎第一島鏈和美國關係密切的政治人物,都有着不可一世的龐大自我!
當初,二○一三年廢除軍法審判時,立法院修法將軍事審判法的適用範圍限縮至僅限「戰時」使用,也就是爲抵禦侵略而由總統宣告作戰期間,或因戰爭或叛亂髮生而宣告戒嚴時適用。現在,當時強力反對軍法的民進黨人,反而支持恢復戰時、戒嚴時期的軍事審判制度,無吝自食其言,極其諷刺。不過,這幾年民進黨說什麼就是什麼,早已習慣了!
同時,臺灣也將進入「烏克蘭化的政治環境」,賴十七條對兩岸統獨與抗中保臺進行法律戰與認知戰,既在針對中共統戰,也在剷除政治異己,不僅是政治人物,一般百姓都會戒慎恐懼,擔心言論惹禍,需低調避險,做表面順民。
北京會如何看待將大陸視爲境外敵對勢力的臺獨叫陣?是否跨越紅線、甚至單邊改變兩岸現狀?從反分裂法二十週年活動可知,北京展現批判態度,但還未決定採取哪些作爲回擊。面對將中國視爲外國敵人的新兩國論,即使北京不願現階段對臺動武,預計仍會迴應改變現狀新情勢,後續可能升高對臺政治與軍事動作,兩岸進入武力使用之前的備戰軍演期。
民進黨不準疑美論,一再顯示美國支持,資助黑熊部隊的AIT的臺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也以聲明指出「美國不會放棄臺灣、對臺灣的承諾從未改變」;但是,川普的國防次長柯伯吉在國會聽證時表示,「臺灣並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承諾保衛臺灣成本大於收益」;副助理部長人選達默去年也曾推文,「即使臺灣丟了,美國民衆仍能繼續安全、繁榮且自由地生活。」這種美國優先觀點符合川普理念,民進黨擔心棄臺論持續發酵,是否因此支持臺積電投資千億、國防預算加碼、並提出賴十七條擴大兩岸緊張,臺灣利益與臺灣安全竟然成爲獻禮,哀哉!
賴清德總統以對抗境外敵對勢力的統戰爲由,爲人民打造十七項言行枷鎖,兩岸交流與來臺觀光已近歸零,兩岸將加速脫鉤斷鏈,兩岸敵意螺旋絞升,如果大罷免讓民進黨得逞,兩岸衝突號角將更尖銳,賴總統偏執臺獨叫陣,臺灣社會也將被迫一路動盪。
(作者爲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