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科技創新:“十四五”成就巨大,“十五五”再創輝煌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信息通信產業需要認真總結髮展和創新的經驗,科學謀劃未來,力爭在“十五五”期間取得更大成就。
“十四五”以來,信息通信產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一是發展思路清晰、戰略定位明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堅持自主技術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產業鏈安全,已然成爲業界共識。尤爲關鍵的是,產業各方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是維護產業鏈安全的前提條件,更是扭轉經濟發展被動局面的關鍵。在這一共識的指引下,我國相繼推出加速科技創新、維護本土企業利益、重塑產業鏈格局的系列政策。廣大企業,尤其是行業領軍企業積極調整發展戰略,聚焦創新能力建設,全力改變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目前已取得顯著的實踐成效,以華爲爲代表的企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這就是明證。
二是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產業創新。過去幾年裡,信息通信產業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其中,我國5G網絡建設在國際上遙遙領先,截至2025年2月末,5G基站總數達到432.5萬個。5G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爲“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5G向6G演進的前瞻佈局,如“通算一體”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操作系統領域實現自主跨越,如以華爲鴻蒙系統爲代表的技術突破;芯片製造全產業鏈攻堅取得實效,如光刻機、光刻膠等關鍵環節的巨大進步;AI領域取得驕人成就,DeepSeek、Manus等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展望未來,信息通信產業在“十五五”期間的發展應重點關注四個方面。一是在發展戰略層面,要充分認識國際關係的複雜性和全球產業鏈的不確定性,着力強化自主創新,加速以本土企業爲主導的創新體系、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建設,將技術安全、產業鏈安全、經濟安全提升到全新的高度。爲此,需要統籌好技術的國內外發展關係,以6G標準爲例,一方面要堅持互聯互通原則,積極推進國際標準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達成共識的難度,以國內發展推動標準的建立,防止出現久拖不決、延誤發展的情況。產業界需要充分認識到,在很多情況下,事實標準的意義更大。
二是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全力開拓國際市場。一方面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吸納各國企業參與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堅持對等原則,推動各國市場向我國企業開放,切實維護企業海外發展權益。實踐表明,單邊對外開放可能被認爲是軟弱妥協,導致主動權的喪失。
三是積極搶佔發展的制高點。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信息通信產業已憑藉創新能力和產業實力,進入引領發展的階段。DeepSeek的出現並非偶然,也不是特例,此類擁有世界一流技術的企業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四是務實推進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當前,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迅速迭代演進,但也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遠不是“靈丹妙藥”。這就決定了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需要科學務實,既要積極,在適合的場景盡一切努力落實應用;又要穩妥,不貪大求全。
*本篇刊載於《通信世界》2025年4月10日*
第7期 總9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