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大B淋巴瘤 健保給付新藥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左)與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右)。(林周義攝)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爲國人最常罹患的淋巴瘤,雖有機會治癒,但因惡性度高與侵襲速度快,一旦復發,患者可能僅剩半年壽命。爲增加復發治療選擇可近性與即時性,健保署今年8月起正式宣佈將雙特異性抗體納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第3線給付。病患最長可申請12個療程,最多省下400萬元藥費。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表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瀰漫大B,是最常見的淋巴癌,每2名淋巴癌患者就有1人,若沒有及時治療,效果就會很差。瀰漫大B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羣,但是年輕人、少數小孩也有可能罹患。
葉士芃說,瀰漫大B的第一線治療R-CHOP標靶化療組合,6成病人可以「畢業」,不再復發,完全緩解,而4成無法達標,其中,3成一開始達標,後面復發,1成則是頑固型,怎麼打都打不消,治療效果很差,一直是治療障礙,整體存活只剩6個月。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雙特異性抗體的機轉,就像是2隻手,一邊把癌細胞抓住,另外一邊可以把病人的免疫細胞抓過來,讓免疫細胞和癌細胞近距離接觸,有點像「葉問」,把人抓在手中一直捶,讓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發揮到淋漓盡致。病人過去撐不到半年,如今能維持2年以上,國內也有人從疫情期間就接受臨牀試驗,至今仍穩定。
黃泰中說,CAR-T治療會有5~6成患者無效,此時最大的救贖就是雙特異性抗體,所幸政府並未要求二擇一,病患仍然可接受治療,這羣人當中最起碼3成會有效。雙特異性抗體的副作用是免疫疲勞,會導致病患遇到其他病原體時沒有力氣,因此務必留意後續的感染問題。
另外,少數患者會有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羣,攻打癌細胞時「槍林彈雨」太強,導致血壓偏低、短暫意識昏迷,但這樣的副作用在CAR-T會較嚴重,有經驗的醫師處理起來都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