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第4輪 陸祭「3硬招不退讓」力抗川普
今年美中貿易戰雖一開始激烈互徵高關稅,但隨後雙方避免全面停貿,卻未能化解分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美中貿易戰雖一開始激烈互徵高關稅,但隨後雙方避免全面停貿,卻未能化解分歧。第四輪會談後,美方表示一個月內將再談。期間其他國家爭相與美簽署降稅協議,但北京堅持自身步調,雖付出對美出口驟減的代價,仍力圖撐住僵局、不率先讓步。北京如何試圖承受這場對峙,同時儘可能避免率先退讓的?
綜合《紐約時報》與其他外媒報導,北京抗美第一大招「提升對其他地區出口量」,今年以來,北京對美出口下滑約15%,但這並未放慢其龐大的出口動能。對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順差快速擴大。大陸的電動車品牌正強攻歐洲與東南亞市場,打折清倉的太陽能板在非洲銷售火爆。
其實北京已經經營開發中國家多年,藉此建立經濟聯繫並擴展影響力。如今,這些地區正成爲中國大陸重定向貿易、擺脫對美依賴的關鍵市場。透過持續增加海外銷售,中國大陸得以維持經濟成長。這不僅歸功於出口本身,也來自於爲了供應海外市場而投入的大量新工廠建設投資。
第二招,中國出口激增正掩飾着經濟其他部分的疲軟。持續的房地產低迷重創經濟,消費者支出減少,年輕人失業仍是主要問題。北京同時面臨棘手的通貨緊縮螺旋,起因於關鍵產業的產能過剩與價格戰。決策者已採取措施支撐內需,但成效迄今有限。這或許會加大北京向美方妥協的壓力,但由於中方能嚴密掌控媒體與網際網路,已阻止外界自由討論貿易戰造成的衝擊。
第三招,傳遞「北京同樣握有籌碼,且不怕動用」訊息,在任何談判中,雙方都必須明白彼此的利害關係。對北京來說,美國仍是最大、最富裕的消費市場。過去幾個月,中國清楚展現,美國若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同樣要付出代價,例如中國生產全球約80%的稀土磁體,幾乎100%掌握關鍵礦物的提煉,這點全球幾乎沒有國家可以跟北京比擬。
北京傳遞的訊息很明確:「中國同樣握有籌碼,且不怕動用。」最近,中國則透過抵制購買美國大豆來展現實力。中國購買全球約六成的大豆,是美國大豆農的重要客戶。停止採購,正是中國對川普關稅表達不滿,同時讓美國中西部農民承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