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貿易戰對抗何解?商界給3大建議:對陸要清醒強硬
美國總統川普的談判代表正試圖與北京達成一項新的貿易協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談判代表正試圖與北京達成一項新的貿易協議,但意想不到的是,來自美國商界盟友的建議卻是——要更清醒、更強硬。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在提交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報告中直言不諱,警告若走向經濟脫鉤,將帶來「巨大、無法承受的代價和慘痛後果」。然而,該組織同時強調,中國二十五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所作的市場改革與減少國家干預的承諾,早已被拋諸腦後,取而代之的是激進的產業政策、強制技術轉讓與不透明的安全法規,實際上打造出一臺「經濟戰車」。
報告點名,中國由國家補貼支撐的產業正產生龐大過剩產能,從鋼鐵、太陽能電池板到電動汽車,過剩產出不僅傾銷海外,還扭曲全球市場、打擊包括東南亞與歐洲在內的競爭對手。
更具爭議的是,中國的採購政策被設計用來排除外國競爭,內部「79號文件」與「551號通知」甚至衍生出「消A」(Delete America)的行業暗語。有規定更要求在政府招標中自動給予國產產品20%價格優勢,重創美國醫療技術等產業。
美國商會直言,北京一邊大談多邊主義,一邊卻在打一場經濟消耗戰。爲此,該組織提出多項建議:
首先,美中可透過「速贏方案」建立互信,例如取消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報復性關稅,不僅有助美國農民,也能強化中國糧食安全,展現誠意。
其次,美國應與中國大陸就稀土等關鍵礦物達成長期協議,以減少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報告指出,中國近期雖同意恢復稀土出口許可證,但僅限六個月,遠低於美方要求的一年,顯示北京仍將此視爲談判籌碼。
同時,報告呼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包括藥品專有數據與透明化專利體系,並要求北京撤銷針對美國科技與醫療企業的「消A」採購政策。
報告最後強調,美國商界數十年來一直支持對華接觸,如今卻首次帶頭呼籲強硬,這已不僅是遊說策略的轉變,而是對中國政府二十年來背棄承諾的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