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機器人大戰2/美中人形機器人角力 零組件供應鏈選邊站
美國與中國是人形機器人發展上最快速的兩國,圖爲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 (美聯社)
2025年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開跑,美中臺面下角力,美方防範設計技術染紅,中國傾國家之力扶植自有產業,力推進口替代,供應鏈順應局勢選邊站,臺廠除與美系新創合作將前沿技術量產,協助陸新創「硬體升級」,臺版機器人關節業者正大軍集結。
隨馬斯克喊出Optimus未來售價2萬美元,外資估計硬體現今成本仍在5萬美元以上,未來2年,關鍵零件成本如何大幅降低,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當務之急。
美國與中國是人形機器人發展上最快速的兩國,美國「大腦」技術領先,中國大陸業者則在「小腦」動作控制上投入極大心力,兩國新創都在積極投入量產準備。
觀察兩國新創要求差異,金屬零件加工業者宇隆科技透露,美系客戶關心是否在中國製造,擔心精密機構設計參數外泄,在意零組件品質跟規格是否達標,中國供應鏈則在意價格,一位業界主管也直言,中國政策鼓勵下業者急於量產,測試時間不足就忙量產,品質較不穩定。
臺廠在電子關鍵零件品質口碑一向領先,也成美國新創要量產人形機器人合作對象,爲確保耐用度超過3年,臺廠正力拚質量與日德業者相當,並以高性價比及彈性修改服務,與美系機器人廠合作。
上銀補充,歐美客戶在意供應鏈技術自主,故上銀在關鍵零件上做許多專利佈局,並取得實驗室精度及耐久度測試驗證,爭取客戶信賴。若跟專利佈局少的供應商合作,機器人量產後若涉及侵權,或因品質不佳故障,客戶也會擔心業務受累。
宇隆科技以高精密度金屬加工技術見長,自研減速機今年將面向美中兩國新創積極爭取合作。減速機部門協理陳俊皓指出,宇隆有完整的精實生產工廠,品質跟精密加工能力優於同業,宇隆正以品質爭取大陸新創客戶,這些客戶已開發有一兩代機器人,但碰到關節品質問題,下一世代產品就會想找臺廠合作。
宇隆在歐美市場累積實力口碑,能提供客製化服務,公司也同步與美系人形機器人新創合作,陳俊皓指出,美中兩國客戶都在意品質,但在意重點不同,美系客戶更在意研發技術及產地是否在中國?
精密金屬加工並不涉及AI,爲何美系客戶希望「去紅」?宇隆表示,減速機內用到許多關鍵零組件,舉例來說,「柔輪」的齒輪設計與加工製程攸關機器人關節耐用度,美系客戶會擔心齒輪螺旋角度參數外泄,更擔心加工方法被學走,故會要求要在中國大陸以外區域製造。
臺廠在電子關鍵零件品質口碑一向領先,也成美國新創要量產人形機器人合作對象。圖爲上銀集團展示機器人諧波減速機等零組件。 聯合報系資料照
陸企積極進口替代 要彎道超車歐美
地緣政治效應下,中國人形機器人新創客戶更在意供應鏈自主,臺廠也間接受惠;新代科技工具機控制器深耕中國大陸30年,市佔率高達2成,董事長蔡尤鏗就十分看好中國本土人形機器人發展。
他指出,過去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車,成功彎道超車歐美,人形機器人拚超車美國也是「進行式」,中國大陸現在的發展速度,可能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來得快!
中國大陸「智慧製造2025」政策實施多年,已讓中國不論是製造業或機器人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他認爲人形機器人跟機器人產業將複製新能源車模式彎道超車歐美。
新代30年前西進中國大陸,正好趕上改革開放列車,蔡尤鏗指出,新代建立媲美日德品質的品牌地位,近幾年中國大陸政府鼓勵製造業「進口替代」,希望業者儘量減少採購外商設備,多用本土品牌,新代也受惠業績蒸蒸日上。
新代的機器人控制器與中國大陸工具機廠密切合作,機器手臂軟硬體方案以高性價比助工廠智慧化,業務逐年成長,2024年更衝上歷史新高108.8億元。
新代科技董事長蔡尤鏗。 記者黃義書/攝影
中國供應鏈補貼導向 價格混亂2年腰斬
看好減速機是機器人關節中關鍵零件,盟立及和大合資成立盟英科技,投入諧波減速機開發,目前已是臺達電機器手臂主力供應商,盟英總經理陳士端指出,正爭取跟中國機器人新創合作,不過由於人形機器人零件供應鏈競爭激烈,價格壓力大,但市場也充滿機會。
陳士端回憶,2023年一臺諧波減速機的價格是1000人民幣,但到2025年已經降至500人民幣,要做中國市場生意得有一套本事,盟英除針對中國大陸開發平價產品,在大陸廠科茂製造,避開價格過低的競爭訂單。
他解釋,中國大陸供應鏈從建廠到接單都有政府補貼,引發非常強烈價格競爭,不少業者倉促檢驗就出貨,零件出包就換,品質不穩,臺廠能以開發特殊用途零件及交期品質展現優勢。
連接線束在機器人身上有如血管扮演即時訊號傳輸要角,貿聯-KY指出,線束本身雖沒有政治敏感性,但在政府或軍事用途上,歐美客戶仍會要求線束廠製造地點,貿聯在全球各地有工廠,能在北美生產交貨成優勢,中國大陸人形機器人新創也偏好在地供應鏈。
美中關係緊張,顧慮關稅戰說打就打,美系客戶供應鏈未雨綢繆,加速在非中國以外產地建產能,貿聯-KY表示,現階段所有新創客戶都在原型機開發期,還不斷在迭代,樣品對供應鏈產地還沒有太多敏感度,「但量產之後就很難說了」,未來1~2年隨人形機器人具量產規模,美中是否針對此產業提高貿易管制就值得觀察。
目前美系人形機器人忙於量產,中國則力求質量升級,隨着人形機器人在未來兩年將走入真實世界,零組件供應鏈間的競爭也將更爲白熱化。
盟英科技投入諧波減速機開發,目前已是臺達電機器手臂主力供應商,盟英總經理陳士端指出,正爭取跟中國機器人新創合作。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人形機器人供應鏈訪談
•貿聯•新代
•宇隆•上銀
•盟英•立普思
•臺中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