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提臺國防預算應佔GDP10% 專家:只能先以3%為目標
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表示,臺灣軍費應該要接近GDP的10%。但國內軍事專家分析,10%或5%都是短期內無法達到的數字,只能設法讓後續年度先達到GDP的3%。圖爲空軍F-16戰機、魚叉反艦飛彈及AIM-120空對空飛彈。記者季相儒/攝影
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表示,臺灣軍費應該要接近GDP的10%。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10%或5%都是短期內無法達到的數字,只能設法讓後續年度先達到GDP的3%。揭仲並指出,美方可能不瞭解立院審查制度纔對預算凍刪產生誤解,最好的辦法是朝野共同亡羊補牢。
柯伯吉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人事聽證會上重申,臺灣軍費遠遠不足,應該接近GDP的10%;柯伯吉也提到,臺灣國會刪減軍費的動作讓他「深感不安」。他並強調未來的目標是避免讓臺灣引發與北京不必要的衝突,爲美國爭取時間改善美中軍事失衡。
揭仲表示,其實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認爲我方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只是民主黨政府基於維持「整合性嚇阻」,會有較周延的考慮,所施加的壓力是比較緩步的,讓我方還有漸進增加的空間;但川普對我方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的立場非常強硬,以致政府若沒法很快做出迴應,則不僅美臺雙邊軍事交流可能不進反退,還不排除會遭到華府的敲打。
但揭仲說,就算要回應川普政府的要求,基於中華民國財政收支與預算規模的實際情形,別說是10%或5%,都是短期內無法達到的數字。因爲以2025年GDP 預估值26兆4493億元爲基準,10%是2兆6449億、5%是1兆3225億,佔2025年中央政府歲出總額3兆1325億的比例,分別爲84%與42%;即便有「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的加持,依舊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考量政治現實,政府在迴應川普政府的壓力時,只能設法讓後續年度的「總體國防支出」先達到GDP的3%。
在國會減軍費部分,揭仲認爲美方人士確實有些誤解,因爲國防部預算目前是被刪除約80億,比例爲1.9%,比例其實不算高,真正高的是凍結部分約900億,比例爲19%。揭仲說,美方人士之所以對立院審查國防預算的結果產生誤解,不排除是對我方的預算審查制度不夠了解,以致將凍結也當作刪除,第二個原因,可能是預算審查的過程,讓美方覺得立院在處理國防預算時,過於政治化。
揭仲說,在華府各界對立法院審查國防預算的結果普遍都已存在成見的情況下,再多的解釋與澄清,坦白說效果很有限,更重要的是要設法亡羊補牢。揭仲建議,國防部應主動向立院朝野各黨溝通說明,而立院朝野各黨最好能形成共識,在國防部提出業務費預算解凍申請時,能經由朝野協商加速完成解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