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預算提高至GDP 3% 藍委:恐怕遠不及川普的目標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本報資料照片)

爲因應美國川普總統提出一波波關稅貿易戰的威脅,總統賴清德今(14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定調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3%。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指出,去年底,國防部長顧立雄才在立院直言「國防預算無法設定達到GDP的3%,不排除2027年以後,纔會編列特別預算採購裝備」。結果川普發文預告將提出「對等關稅」計劃,賴清德就定調3%,但這恐怕遠不及川普的目標,在野黨支持國防,但也須多溝通,另交貨嚴重延宕的軍品也應督促美方速交貨。

李彥秀指出,去年11月中,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就預警臺美貿易順差的嚴重性,並且建議政府要擴大對美國糧食、能源以及軍品的採購,以縮小臺美貿易順差。但是臺灣2350萬人能吃多少「黃小玉」?臺灣的能源採購原本就有外交考量,全部改向美國採購,更有外交與戰略安全疑慮。

李彥秀說,而「編列特別預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3,」就成爲賴清德總統手上爲數不多,但是「簡單、粗暴、好用」的籌碼。不過今年度國防預算編列4760億新臺幣,佔GDP比重百分之2.45%,要達到3%以上水準,就必須再編列至少1100億新臺幣的特別預算。

李彥秀另表示,懷璧其罪,人工智慧與晶片爆發性的成長,臺灣去年對美出超739億美元,不僅再創歷史新高,而且成長幅度超過八成,居美國主要貿易伙伴之冠,出超金額更排名世界第六。顯然,繼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之後,臺灣也難以倖免,拜登政府時期「威權擴張」與「民主聯盟」的經濟戰略爲之丕變。但經濟部長郭智輝卻始終都在狀況外,一下子說開徵關稅對臺灣反而有利,一下子又要協助廠商移美,終於逼得賴清德親自出馬召開國安高層會議。

李彥秀提醒民進黨政府。第一,在野黨絕對支持向美國採購必需的軍品,但是編列特別預算還是要考量國家整體財政狀況,與在野黨的溝通更不能少;第二,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百分之3,恐怕遠不及川普的目標,競選期間川普曾開出臺灣要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百分之10的驚人數字;第三,除了採買臺灣真正需要的軍品外,對於目前交貨嚴重延宕的反裝甲飛彈、滑翔炸彈,以及F-16V戰機等軍品,也應該積極向美方爭取儘速交貨。

藍委許宇甄質疑,從賴清德會後發表談話來看,主軸放在加強臺美關係、提高軍費、加強抗中,感覺是在呼應大罷免,看不出要怎麼協助高科技產業應對川普加稅大變局。且爲了因應川普要求,要讓國防預算規模達到GDP3%,如此一來,賴政府114年須提出至少1600億元的特別預算纔夠,錢要從哪裡來?要從113年超徵的稅收來支應嗎?雖然113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但應以照顧國人爲優先,有餘裕才能拿來買武器。

許宇甄認爲,爲了應對中共與日俱增的威脅,逐步增加國防預算沒人會反對,但錢一定要花在刀口上,若國防經費沒有用在對的地方,立法院很難支持如此高的預算支出。國軍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我國志願役人數只剩15.2萬人,創歷史新低,缺少的又是以戰鬥部隊爲主的基層官兵,人員招聘及訓練若不解決,可能出現有裝備卻沒人操作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