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預算佔GDP10% 卓揆:不可能

美方不斷要求臺灣增加國防預算,甚至認爲應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閣揆卓榮泰12日首度直言「現階段不可能」。(姚志平攝)

美方不斷要求臺灣增加國防預算,甚至認爲應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閣揆卓榮泰12日首度直言「現階段不可能」,並強調編列預算不輕易受外部壓力影響。藍委批民進黨面對川普政府壓力遲遲不敢表態,被逼到最後一刻,卓揆纔不得不坦承臺灣根本做不到。

川普公開說「臺灣應支付美國保護費」,他第一任總統任內的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去年也表示,臺灣至少應將軍事支出增至GDP的5%;而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日前在聽證會上,更喊出臺灣國防經費應達GDP的10%,以2025年GDP預估約新臺幣26兆4493億元計算,10%約等於2.6兆。

目前臺灣國防預算約佔GDP的2.45%,賴清德總統今年2月表示,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目標是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以上,這項承諾是民進黨政府迴應美方壓力的重要指標,但相較於美方要求,3%仍遠低於川普政府的期待。

立法院昨召開全院委員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與藍委翁曉玲、許宇甄聯合質詢時,直指美方已正式向臺灣施壓提升軍費,質疑臺灣政府如何迴應美方要求,是否已展開談判?

卓榮泰迴應,美方不僅對臺灣,對許多國家都有類似要求,但國防安全固然重要,預算規畫仍須兼顧國內經濟與民生髮展,政府不可能單方面滿足美方要求。

傅崐萁追問,若美方正式要求臺灣將軍事支出標準拉高到GDP的10%,政府是否會接受?卓榮泰直言「2025年不可能」,若未來財力充足且有必要時纔會考量,且臺灣國防預算的編列將根據現實需求,政府會持續與美方溝通,但不會輕易接受不符合臺灣現實狀況的軍費標準。

國民黨團認爲,政府應審慎評估,確保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並積極與美方談判,而非單方面接受要求。

藍委林德福嘲諷,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緊張,把臺灣變成美中之間的夾心餅乾,結果美國予取予求,連過去採購的武器都還沒到貨,現在又要求買更多,如今政府終於承認無法接受,民進黨該自己向美國「交代」,絕不可因爲自身失能影響美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