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閃電戰升級!即時零售競爭引爆萬億市場爭奪戰
即時零售的"戰火"越燒越旺,美團、阿里、京東多次"短兵相接"。
2025年6月,美團宣佈,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推動零售業態提質升級,具體包括拓展閃購品類、擴張小象超市、調整升級美團優選等。如今,即時零售賽道不僅要求快,也要求全,從應急消費逐漸向生活解決方案遞進,這也意味着即時零售這一萬億級賽道正成爲互聯網巨頭爭奪的新高地。
美團拓展
6月23日,美團宣佈將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推動零售新業態提質升級。
美團表示,近年來其先後探索培育了美團閃購、小象超市、美團優選等多種業務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建設生鮮食雜"源頭直採"、冷鏈物流、倉儲配送和即時零售倉等新供應鏈體系,服務本地居民的便利生活。
美團透露,其已經攜手零售商品牌商在全國建設了超3萬家閃電倉,持續深化供給側變革,創造優質體驗。在服務上打造了"安心閃購"服務保障體系,還與美的、海爾等家電品牌合作,依託線下門店建設了"家電半日送裝"的服務體系,持續創新突破。
據瞭解,美團此前已在即時零售賽道進行了長期探索。近年來,美團先後探索培育美團閃購、小象超市等多種業務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建設生鮮食雜"源頭直採"、冷鏈物流、倉儲配送和即時零售倉等新供應鏈體系,服務消費者每日生活。
此外,藉助社區零售服務站點和新供應鏈體系,產地生鮮和日用百貨可即時送達。小象超市已在全國20個城市開設了近千個前置倉,爲社區居民提供生鮮食雜"30分鐘送達"服務。
美團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小象超市農產品銷售額預計超過200億元,並將全部覆蓋一二線城市,逐漸建起一張"本地商品"供給和履約網絡。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爲:"不管是商品交易總額還是覆蓋城市數量,小象超市已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郭濤指出,美團聚焦即時零售,意味着企業將把戰略重心向"半小時達"場景傾斜,意圖通過整合"本地商品"零售供給與即時配送能力,構建"萬物到家"生態。此舉旨在搶佔消費升級紅利,將外賣模式延伸至全品類零售,滿足消費者對時效性的極致需求。如今,電商行業正向"近場零售"趨勢演進,美團試圖以高頻"本地服務"爲支點,撬動萬億級即時消費市場,強化其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壟斷地位。
即時零售爆發
中國零售業發展經歷了傳統零售、快遞電商、即時零售階段。當前,消費者對"即需即得"的需求激增,疊加高頻外賣業務帶來的流量轉化。即時零售市場規模以年均15%以上的增速狂奔,預計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
如今,不僅是美團,京東、阿里等企業也紛紛加碼即時零售。"618"成爲今年即時零售的首戰場,國內消費需求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例如,今年"618",近百萬實體店在閃購上迎來了超過1億名顧客,手機成交額翻倍,智能設備增長超6倍,白酒增長超10倍。
京東稱今年"618"即時零售爆發,京東外賣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京東七鮮線上訂單同比增長超150%;近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宣佈,日訂單數量已經突破6000萬。
爲何即時零售市場如此火爆?在郭濤看來,即時零售的爆發是消費需求升級與供給能力提升共振的結果。
他表示,一方面,消費者對時效性的要求從"應急"轉向"常態",追求"快且全"的體驗,覆蓋餐飲、3C、美妝、家電等全品類,本質是對生活便利性和品質感的雙重訴求。另一方面,電商平臺通過技術迭代(如智能調度、大數據預測)和物流基建完善(前置倉、即時配送網絡),大幅降低履約成本,提升覆蓋密度,支撐起"小時達"甚至"分鐘達"的服務能力。此外,特殊情況加速線上消費習慣固化,疊加巨頭競爭推動市場教育(如補貼、場景化營銷),進一步激活了用戶對即時零售的認知與依賴。
郭濤認爲,巨頭佈局即時零售的核心目的是爭奪本地生活服務的"超級流量入口"。美團通過閃購、小象超市等構建本地生活閉環,京東、阿里則依託供應鏈優勢將即時零售視爲對抗對手、激活存量用戶的關鍵賽道。其意義在於:一是通過高頻即時需求強化用戶黏性,將"應急消費"轉化爲常態化的生活方式;二是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商超、品牌商、物流),重塑零售產業鏈話語權,掌握消費數據與渠道控制權;三是開拓增量市場,利用高客單價品類(如家電、數碼)提升盈利能力,同時以即時零售爲支點撬動更廣泛的本地生活服務生態。
邁向新階段
事實上,2020年至今,即時零售正逐漸成爲更匹配當下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消費需求的零售形態。據《即時零售消費電子行業白皮書》顯示,預計2021—2026年,即時零售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8.5%,2026年即時零售消費電子行業規模將超千億。
與此同時,從增速來看,即時零售品類也在不斷擴展,數碼家電、母嬰用品、美妝、醫藥保健、寵物、鞋服等各項生活所需均獲得高速增長。
政策上也在不斷支持即時零售發展。比如在去年12月份,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與到家協同發展,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就近配送,門店下單+即時配送),探索"店倉一體""預售+集採集配"等新模式。
更早之前,深圳市發佈了11項推動即時零售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提出引導便利店、超市、折扣店、倉儲會員店、百貨店、購物中心、專業店、品牌專賣店、集合店、無人值守商店等各類實體零售業態企業採用即時零售模式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定製化、精細化經營,提升門店服務能力,擴大業務覆蓋範圍,提出支持第三方平臺、前置倉、店倉一體等各類即時零售經營模式發展,支持開展第三方專業前置倉服務。
當下,企業們紛紛加大投入。繼在4月份發佈"美團閃購"品牌和小象超市多地開城之後,美團當天又宣佈全面拓展即時零售,調整優選業務,推動零售新業態提質升級。
與此同時,阿里宣佈將餓了麼、飛豬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這是繼餓了麼與淘天協同發力即時零售之後被外界認爲要搞事情的再一大動作;更早之前,京東繼外賣之後又宣佈切入酒旅市場,可以說2025年上半年,各個互聯網公司都盯上了即時零售這塊蛋糕。
未來要進一步拉動即時零售的增長,行業還能做哪些事?郭濤認爲,爲進一步推動即時零售增長,電商平臺、物流配送與商家需協同發力,從技術創新、場景挖掘、服務優化等多維度突破。
他表示,電商平臺,需深化技術驅動,如AI精準預測需求、動態定價優化庫存;挖掘細分場景(如夜宵、寵物即時需求),推出差異化服務;開放生態賦能中小商家,降低接入門檻。
物流配送,應推進智能化與社會化協同,試點無人機、無人車覆蓋"最後一公里",提升峰值運力;搭建彈性運力網絡(衆包+專職),平衡成本與效率;針對高價值品類(如冷鏈商品)強化專業配送能力。
在他看來,商家,需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通線上線下庫存與會員體系;開發適配即時零售的"小包裝""爆款組合"商品,提升復購率;利用平臺數據反哺生產,實現"按需供給"與柔性生產,減少庫存壓力。三方協同下,即時零售將從"速度競爭"邁向"體驗與效率雙優"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