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關稅協議震盪全球 比較美英協議與對臺啓示
▲2025年7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佈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設定15%對等關稅,並搭配日本對美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7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佈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設定15%對等關稅,並搭配日本對美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此協議不僅緩解日本經濟壓力,也爲臺韓等亞洲經濟體的談判提供參考基準。相較於6月17日美英協議的10%關稅,美日協議展現美國對貿易赤字國的強硬姿態。
本文將分析美日關稅協議的意義,比較其與美英協議的差異,並探討對臺灣後續談判的啓示。
美日關稅協議 經濟影響
美日協議將關稅從原先威脅的25%降至15%,對日本出口導向經濟構成挑戰。根據大和總研估算,2025年日本實際GDP將下降0.5%,至2029年降幅擴大至1.2%。若納入汽車及對大陸等國的關稅影響,中期降幅可能達3.2%。汽車產業作爲日本對美出口的支柱,佔出口總額約四分之一,15%關稅雖減輕成本壓力,但仍可能削弱價格競爭力。
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投資涵蓋半導體、醫藥、鋼鐵等領域,強化美日供應鏈合作。此舉短期內刺激美國就業,但可能排擠日本國內投資,壓抑成長動能。日本首相石破茂強調,協議未犧牲農業利益,稻米進口在最低配額框架內調整,顯示日本在談判中成功守護關鍵產業。
儘管15%關稅降低衰退風險,日本央行對升息仍持謹慎態度。經濟學家前田和孝指出,協議穩定市場信心,但石破茂面臨參議院選舉後的執政壓力,可能影響政策連續性。日經指數於協議宣佈當日飆升894點,汽車股如豐田(Toyota)上漲10%,反映市場樂觀情緒。
▼美日協議將關稅從原先威脅的25%降至15%,對日本出口導向經濟構成挑戰。(圖/路透)
美日與美英協議的比較
美英協議於6月17日達成,設定10%關稅,適用於美國對貿易順差國的基準稅率。美英協議僅聚焦雙邊關係,未強調全球意義,而美日協議則突出對美國就業的影響及全球供應鏈的角色,顯示川普對貿易赤字國的區別對待。美英協議多次提及「非關稅障壁」,而美日協議改用「長期規制」措辭,顯示對日本的語言讓步。
美日協議的15%關稅成爲對貿易赤字國的標準稅率,歐盟(EU)可能比照此模式,搭配投資承諾以換取關稅減讓。相較之下,加拿大與墨西哥的汽車關稅維持25%,使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具相對優勢。然而,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批評15%關稅損害本土產業,凸顯美國國內對貿易政策的矛盾。
美日協議的投資框架爲其他國家提供模板。日本對美投資聚焦能源、半導體等戰略領域,顯示地緣經濟競爭加劇。澳洲經濟學家克莉絲汀娜·克利夫頓(Kristina Clifton)認爲,日本成功爭取半導體與醫藥品關稅豁免,爲後續談判樹立借鑑。
對臺灣貿易談判的啓示
美日協議的15%關稅爲臺韓談判設下基準。臺灣以半導體與電子產品出口爲主,對美貿易順差顯著。總統賴清德表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代表楊珍妮正於華府進行第四輪談判,力爭低於15%的稅率。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關稅越低,臺灣可能需付出更多投資或市場開放的代價。
臺灣需借鑑日本經驗,透過投資承諾與市場開放爭取低稅率,同時保護農業與中小企業。半導體產業對美出口佔比高,確保關鍵物資的優惠待遇是談判焦點。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坦言,美日協議提高民衆對臺美談判的期待,談判壓力與日俱增。
若談判結果不如日本,可能引發民衆不滿,增加政治風險。臺灣需平衡國內產業利益與對美讓步,聚焦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的保護。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強調,談判以國家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爲原則,促進貿易平衡與經貿體系優化。
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動
美日協議不僅影響雙邊貿易,也重塑全球供應鏈。日本對美投資聚焦半導體、AI等關鍵領域,顯示地緣經濟競爭加劇。美國財長貝森特(Bessent)強調,川普政府以高關稅爲槓桿,換取投資與地緣政治利益。對大陸維持高關稅,可能爲臺日韓在供應鏈重組中創造機會。
臺灣半導體產業需確保對美出口的競爭力,韓國則需爭取汽車與半導體的關稅減免。道明證券資深策略師普拉尚特·紐納哈(Prashant Newnaha)指出,農產品市場開放可能引發韓國國內政治阻力,影響談判進程。臺灣談判團隊需謹慎應對民衆期待與國內壓力,穩固全球供應鏈地位。
美日協議揭示川普政府的貿易策略:以關稅壓力換取投資承諾。臺韓談判的成敗將影響亞洲經濟格局,臺灣需靈活運用投資與市場開放籌碼,確保經濟穩定與國際競爭力。
結語
美日關稅協議以15%稅率落幕,爲日本經濟注入穩定性,但仍導致GDP短期下降0.5%、中期下降1.2%。相較美英協議的10%關稅,美日協議凸顯美國對貿易赤字國的強硬立場。
臺灣需借鑑日本經驗,以投資承諾換取低稅率,同時保護半導體與中小企業。美日協議重塑全球供應鏈,臺韓談判的成敗將決定亞洲經濟的未來格局。臺灣需謹慎應對,確保在全球競爭中穩固地位。
▼臺灣談判團隊需謹慎應對民衆期待與國內壓力,穩固全球供應鏈地位。(圖/行政院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