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迅速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7月20日刊登題爲《中國在腦科技領域正追趕美國,與埃隆·馬斯克“神經連接”公司這樣的企業不相上下》的報道,編譯如下:
在北京中心城區一家公立醫院裡,“我要吃飯”這幾個漢字出現在一臺電腦的屏幕上。這些文字來自一位67歲的漸凍症患者,她無法說話。
今年3月拍攝的這段演示視頻是一項臨牀試驗的一部分,參加試驗的患者被植入如硬幣大小的芯片“北腦一號”。美國科學家在這種無線腦機接口技術中佔據領先地位,但專家表示中國正在迅速追趕。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該試驗的首席科學家羅敏敏表示,人們對腦機接口技術有“非常強烈”的需求,潛在患者的請求讓他們“應接不暇”。
今年5月,羅敏敏在一次難得的採訪中表示:“患者們說這種感覺太棒了,就好像他們能夠獲得或重新獲得對(自己)肌肉的控制。”
羅敏敏說,這項技術在解碼患者大腦信號並將其轉化爲文本語音或機器動作方面顯示出“高準確性”。他的團隊計劃在未來一年通過爲另外50到100名患者植入芯片來加快人體試驗。
他說:“我們希望能加快這個過程。如果能證明它是安全有效的……它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臨牀應用。”
截至今年5月,共有5名患者植入“北腦一號”芯片,與埃隆·馬斯克的“神經連接”公司的試驗患者數量相同。另一家美國公司“同步”生物技術公司——其投資者包括傑夫·貝索斯和比爾·蓋茨——已經對10名患者進行了試驗,其中6人在美國,4人在澳大利亞。
美國喬治敦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馬克西米利安·裡森休伯說,中國雖然起步比美國晚,但正在取得進展。
他說:“中國已經證明自己不僅能夠追趕,而且能夠參與競爭,現在已經開始在某些方面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令人興奮的是,兩國都有大量的研究活動,因爲兩國都已經意識到腦機接口的潛力。”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纔開始涉足腦科技領域,但發展迅速。2014年,中國科學家提出了腦科學研究國家項目的構想。兩年後,腦科學研究被列入國家五年規劃。
裡森休伯和喬治敦大學的其他研究人員在2024年發表了關於中國腦機接口發展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研究人員的工作在“先進程度上”與美國和英國相當。(編譯/卿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