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霞:腦機接口技術加速落地,成資本市場新寵

中新經緯2月16日電 題:腦機接口技術加速落地,成資本市場新寵

作者 張翠霞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

2月10日,上海階梯醫療宣佈完成3.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這是中國植入式腦機接口行業目前公開的最大一筆融資。同日,腦機接口板塊迎來爆發,創新醫療漲停,愛朋醫療、三博腦科等多股跟漲。近年來,腦機接口(BC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據行業最新數據,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2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爲17.5%。其中,在醫療、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

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增強市場信心

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進步,投資者的關注點正逐漸從技術研發嚮應用落地轉變。他們更加關注腦機接口技術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效果和價值,以及相關企業是否能夠將技術轉化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此外,資本市場也更加關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情況,以及這些企業是否能夠形成良性的產業生態。

而腦機接口行業近期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的原因,則主要歸因於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的雙重驅動。技術進步展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巨大應用潛力,激發了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而政策支持則爲腦機接口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進一步增強了資本市場的信心。

早期資本涌入細分賽道

在腦機接口領域的投融資與市場表現方面,我們觀察到了一系列獨特的現象和趨勢。首先,就該行業的資本結構和融資模式而言,腦機接口行業主要以投資類企業爲主,紅杉資本、金沙江聯合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在該領域活躍。目前,該行業的融資模式尚處於早期階段,融資金額多爲千萬或百萬級別,且融資輪次集中在C輪以前。

就細分賽道而言,植入式腦機接口、心血管介入、醫療機器人以及神經康復等領域最受資本青睞。與此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增加,心血管介入作爲醫療器械領域的重要分支,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也吸引了大量資本關注。

近期二級市場的表現反映了資本對腦機接口領域的看好,腦機接口領域不斷創新高,相關企業頻頻出現在漲停榜上。這種市場表現體現了投資者對腦機接口技術及其應用前景的強烈信心。然而,腦機接口概念股的波動性可能較大,主要原因是存在技術安全風險、倫理與法律風險以及市場競爭風險等多重潛在風險。

消費級市場或將率先爆發

在探討腦機接口技術的商業化路徑與應用落地時,我們需從多個維度綜合考慮,包括其發展階段、市場需求、政策環境及技術門檻等。首先,腦機接口技術的商業化呈現出分階段推進的特點,路徑清晰且可行。短期內,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將憑藉其技術成熟度和政策推動,優先進入消費級市場。特別是在健康監測、遊戲娛樂和虛擬現實(VR/AR)等領域,腦電圖(EEG)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等技術將扮演關鍵角色。

中期來看,消費級市場預計將迎來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人民幣。此階段,侵入式技術有望通過醫療場景的驗證,逐步滲透到高端消費領域,如服務於重度遊戲玩家或專業用戶。同時,非侵入式設備將更深入地集成到AR/VR頭顯、智能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中,形成“硬件+軟件+服務”的生態閉環。長期來看,腦機接口技術將注重技術融合與創新,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並持續推動產業升級。

事實上,比起醫療場景的規模化應用潛力,消費級產品因其技術成熟度、市場需求、監管審批以及商業化進程等方面的優勢,更容易實現規模化應用。消費級產品通常採用非侵入式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點,且市場需求量大,受衆範圍廣泛。而醫療場景雖然應用前景廣闊,但受技術難度、安全風險、受衆範圍以及監管要求等因素制約,規模化應用相對較慢。

在投資腦機接口企業時,技術優勢和商業模式是判斷企業價值的關鍵因素。技術優勢方面,應關注企業在電極與芯片技術、算法優化以及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上的創新能力。商業模式方面,則需考慮企業在醫療康復、教育娛樂、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時,市場前景也是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Precedence Statistics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爲23.5億美元,預計2033年達到108.9億美元,2023-2033年複合增長率爲16.55%。而中國市場將在其中佔據重要位置。

未來五年,關鍵技術的突破、醫療康養領域的應用、非侵入式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腦機接口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以及產業集聚區和領軍企業的培育都將成爲投資熱點。(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