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談判新策略 孤立中企 越南成首例

彭博資訊報導,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但北京愈來愈警惕,美試圖藉由與別國的貿易協議,將中國企業孤立於全球供應鏈之外,美越協議就是首例。關於商品轉運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條款,使讓同時仰賴美國需求和中國生產的亞洲國家遭受池魚之殃,其中以越南、柬埔寨與臺灣最易受到衝擊。

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寬限期9日到期,白宮官員加緊與亞洲和歐洲等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內容可能包含針對中國的限制措施,這恐怕會影響許多其他亞洲國家。

印度是另一個傳出接近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雙方一直就原產地規則進行談判。華府希望產品在當地創造的附加價值至少達到60%,才能獲得「印度製造」資格,印度正努力希望將此規定比率降至35%左右,以免太多印度出口商品被多課關稅。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賈西亞‧艾雷洛(Alicia García-Herrero)在一份報告指出:「川普貿易戰帶給亞洲國家的困境在於,他們一方面依賴美國的終端需求,另一方面又極度仰賴在中國生產的附加價值。」她補充說,其中以越南、柬埔寨和臺灣最容易受到衝擊。

美越協議規定越南商品課徵20%關稅,但透過越南轉運商品被課徵40%。除了轉運,北京另一項憂慮是美國是否會說服其他國家,共同實施或強化對高科技設備的出口管制,進一步限制中國取得製造先進半導體所需的技術工具。臺灣在6月就將中芯國際(SMIC)列入黑名單。

對大多數亞洲經濟體而言,中國是比美國更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政府也多次警告,若自身利益受到威脅,將採取反制。

從帶頭打壓中國出口到重塑全球「可信任」供應鏈,美方一連串行動對北京的長遠風險在於,這將帶動貿易體系大規模轉變,使中國更可能被排除在國際貿易之外。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中國商務部前顧問屠新泉表示,「如果有些協議明確將中國列爲目標,並顯示某些國家正在與美國合作或聯手『圍堵中國』,那麼中國一定會有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