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滬指創下十年新高“00後”們入場當注意三件事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8月18日,滬指盤中創下3745.94點的十年新高。從多個指標來看,增量資金正加速涌入A股市場:近日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8月初日成交額尚在2萬億元以下,而近4個交易日均突破2萬億元,其中18日更是超過2.7萬億元;7月份,A股新增開戶196.36萬戶,同比增長超70%;央行數據顯示,7月份住戶存款減少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非銀機構存款則增加2.14萬億元,同比多增1.39萬億元。由於非銀機構存款主要涵蓋證券、保險及其他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因此這一數據成爲衡量入市資金的重要參考指標。此外,近期作爲近年來居民存款重要“蓄水池”的國債市場調整明顯,也從側面反映出資金流向的變化。
媒體一線調查報道同樣顯示,股民入市熱情不斷攀升,一些“00後”已加入新股民行列。進入股市固然是爲了盈利,但股市固有的規律以及當前市場的特徵,值得新進入者高度重視。只有尊重這些規律與事實,纔有可能獲得理想的回報。
第一,保證本金安全是最基本的原則。要知道,當本金下跌50%後,需要上漲100%才能回本,所以只有確保本金安全,未來纔有盈利的可能。不過,本金安全並非指絕對安全,而是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制定一系列具體保障措施:比如設定止損線,並且嚴格執行;通過分散倉位或分時段建倉,避免一次“梭哈”導致滿盤皆輸;投資者每次操作都有對錯兩種可能,而操作頻次過高,錯誤累積的速度便遠大於正確累積的速度,因此要儘量剋制頻繁操作的衝動;新手不要加槓桿,因爲槓桿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會放大風險,還會加劇投資者的心態波動,增加錯誤決策的風險。對於新進入的投資者來說,在涉及借錢炒股時務必保持克制,畢竟槓桿比例的設定以及相應止損線的確定,都需要更爲專業的知識和經驗。
第二,選股難度日益提升,對投資者的專業知識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超過5400家,其中1861家是2020年之後上市的。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要在茫茫股海中找到心儀的投資標的實屬不易。“自己熟悉什麼就買什麼”的選股邏輯曾經十分流行,但這種“消費者視角”在如今未必適用。因爲傳統消費領域已步入高度成熟階段,大部分相關企業已結束高速增長期。而在普通消費者視線之外,產品最底層的創新活動正日新月異,像芯片、創新藥、AI、大模型、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雖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遠不如柴米油鹽那般緊密,卻恰恰是資本看好的方向。這些領域專業程度極高,普通投資者很難掌握其運行邏輯。此外,傳統的估值方式也未必適用於這些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從市盈率等指標看,這些股票價格並不低,而合適的價格究竟是多少,投資者同樣難以把握。因此,若對自身專業積累不夠有信心,通過投資基金、ETF等產品間接參與A股投資,不失爲一個既能有效控制風險,又不錯過投資機會的好辦法。
第三,正確認識“新手福利期”。股市行情越好,進入的投資者往往越多,“買漲不買跌”是普遍心態,這也無可厚非。新手進入市場時,往往恰逢走勢持續向好,賺錢機會較多,這可能會讓他們產生“股市錢好賺”的幻覺,在操作上容易變得激進,其短期賺取的盈利甚至可能超過一些老股民。這種反饋會進一步放大投資者的自信,導致他們不但不止盈,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倉位。然而,在牛市中盈利微薄甚至虧損的人不在少數,因爲板塊輪動極快,熱點切換頻繁,一個今天還十分火爆的板塊,明天就可能跌入冰窖。“新手福利期”其實非常短暫,要通過股市讓財富增值,掌握經濟規律、行業規律、企業發展規律是一門要下功夫學好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