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何體統”到“創意經濟”:當00後開始整活“傳統”,是創新還是破壞?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倦怠了好久,終於要寫一篇圖書推薦了。老習慣,先不說這本書有啥值得推薦的(畢竟出圖書推薦的不會只有我一家),而是談談什麼情況下需要這樣一本書、我是怎麼去看這本《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的。

1

「沒想到有一天“成何體統”會從我嘴裡說出來」

看不久看到一個迎新晚會上的舞獅視頻。視頻的內容不算很新鮮,網友們的評論反而很值得探討——

(微博截圖)

(網絡視頻截圖)

從網友的評論看,大家似乎很自然地就把這個視頻與傳承、與創新掛鉤起來,然後進行了一番點評。實際上這段視頻與舞獅的關係不大,最多隻能算是借用了舞獅的特色服裝所進行的舞蹈表演,只不過這個服裝對錶演者的動作和組合有所限制而已。在那段越南歌曲《See Tình》想起來之前,舞獅最基礎的鼓點與舞獅動作也根本對不起來,更像是一種營造表演反差感的方式。

很多人可能都沒留意到的一點,由於表演者可能無法借到5套醒獅裝備,最邊上的兩套綠色的其實是潮汕青獅的裝備。

(青獅,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連是哪裡的獅子、獅子之間的方言都不一樣,這個不論是談傳承還是談創新是不是都有點言之過早了,好歹大家討論要找到錨點呀!

至於爲何要怎麼改動,原因也很好找,因爲這是一場純娛樂性質的表演,沒有很多網友所以爲的沉重文化包袱。而所謂傳承,也是不是這麼容易的,舞獅的技術難度已經不需要我多說什麼了,這本就不是一項可以速成模仿的項目。舞獅也有一些簡單的動作,但南獅作爲一種大衆印象裡已經幾乎等同於高樁舞獅的活動,簡單的入門套路表演效果並不好。

說白了,舞獅的賽道實在是太捲了,“傳統”的門檻實在是太高了。如果要達成不錯的表演效果,那就必須要有所改動,但不是所有的改變都可以叫做“創新”。

跟這個舞獅視頻很相似的,還有同樣發生在迎新表演上的川劇變臉變出表情包走紅的熱門視頻,網友對此的評論也基本大同小異。

(微博截圖)

(新聞圖片)

因爲川劇變臉是通過一些技巧和機關快速扯下準備好的薄面具,所以新聞裡的這種做法也非那位同學首創,之前就一直有零星的新聞或網絡內容,畢竟更換面具爲其他有話題性的圖案還是比較容易的,算是變臉的常見“整活”套路了。

(網絡圖片)

這就像網友分析的那樣,這是一個來自於戲曲的技巧展示,但又跟川劇本身不發生直接的聯繫。表演者可以不會唱川劇,甚至不知川劇爲何物,都不影響這類變臉節目的表演和改變。

這個同學表演的變臉,其實跟我們在海底撈、旅遊區的茶樓這些地方看到的變臉性質是一樣的,本質上它是一種戲曲技巧的展示,它並不依託戲而存在。除了這個技巧是來自於戲曲,其他的跟戲其實不發生關係,演員也不必知道什麼是《歸正樓》,甚至不比知道什麼是川劇,只要把技巧做好了就行了。

——抖音@孫霆同學

川劇“表情包”變臉和舞獅“蹦迪”這些都只能算是原生藝術形式的衍生娛樂節目,與原本的藝術關係並不密切,可以起到一些周邊的效果,但這個效果或好或壞都對藝術本身的影響是間接的,自然也就談不上傳承、創新又或者破壞之類這麼大的命題了。

2

「創新是一杯水滿出來,而不是半瓶子水晃出來」

什麼纔算創新?我很認同一個說法,一杯水倒滿以後,溢出來的部分才能叫做“創新”。

“創新”一定是由厚積到薄發、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以前很容易看到的“創新”是半瓶水晃盪出來的那種,但現在由於很多人連半杯水都沒見過,看到杯底有點水漬就覺得發現了新大陸,覺得這就是“創新”了。

至於“創新”所需要的這個“杯子”,要設定到多大,這可以再議,也可以見仁見智。但應該是先有杯子,再裝水,而不是捧着50ml的水去刻意找一個40ml的杯子,然後宣佈自己溢出來了。別覺得這是笑話,這是目前最常見的雞賊套路了,我都不好意思加“雞賊”定語了,這莫不是啥行業明規則?

我覺得可以參考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從歷史、工藝、美學、時尚這四個視角來設定杯子。

工藝,或者說是技藝吧,套到前面的兩個例子就很好說明了。醒獅的高樁獅、水樁獅都是目前短視頻平臺最熱門的節目,但其實都是近幾十年的創新,樁陣的推陳出新讓舞獅更具有觀賞性與競技性顯然算得上是成功的創新。川劇變臉也有更快、更多的技術發展,這些都是技藝上的創新升級。

(高樁、水上高樁醒獅,新聞圖片)

美學,這個也十分好理解。那位同學的變臉如果有什麼招來惡評的地方,也是對於他選用的其中某一張或某幾張的“臉”的美學不認同。而美學的創新就像抖音@孫霆同學 舉例的川劇《金山寺》,將法海的法器紫金鐃鉢擬人化,這個角色通過變臉技法來展現與白素貞的鬥法,讓故事的表現形式更通俗也更豐富,這種美學上的創新想必是所有觀衆可以感受得到的。

(川劇《金山寺》中的鐃鉢變臉)

工藝是基礎與手段,美學來做選擇與表現。比如我們想要一塊大牡丹花的絲綢料子,工藝上可以使用彩繪或蠟染,也可以使用不同技法的提花色織。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圖書介紹,點擊圖片會跳轉至購買頁面)

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如果這是一本中國人寫的書,可能會偏多提花機織的內容,畢竟是很複雜的各種錦,這是因爲中國絲綢史的技能點很滿,且滿得很早,錦本身的種類多、名氣大、知識點也複雜,一寫就是大篇幅。但這是一本老外寫的關於世界世界史的書,我們就能看到許多不同的實現方式。這在美學和文化上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反而是通過絲綢史這種載體多一種去看不同地區不同紋眉的視角、也是多一種趣味。

3

「“悟空”不懂書法,“激戰”不懂設計宣傳」

另一個更有爭議的“創新”案例是來自於書法。我們現在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那些並不符合傳統書寫法度但依然會露出筆鋒、飛白等筆墨痕跡的手寫字算不算書法?也就是目前我們可以從大量國風包裝、logo、影視標題裡看到的那些設計字,算書法的創新嗎?

比較有意思的例子是最近吵起來的遊戲名稱設計(有興趣的可以看抖音@大獅設計邏輯 的分析),一個是“悟空”,一個是對照組的“激戰”。

(遊戲“悟空”字體設計)

(遊戲“激戰”字體設計)

“悟空”是絕大多數人能看懂的書法字,卻不一定符合書寫法理,很多人說這是江湖體,其實更像是現在用筆畫水墨素材一筆筆“調教”的文字設計,只是相比現在幾乎濫大街的類似設計,“悟空”更精進一些。

(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圖/書法字典)

(水墨風格手寫文字,圖/千圖)

“激戰”符合書寫法理,符合到這兩個字很多人一個也不認識,因爲現在能認出草書的人本來就很少了。

(唐孫過庭 《書譜》,宋米芾《吳江舟中詩卷》,圖/書法字典)

但好的書法不一定是好的商業設計,就像一直很流行從古帖集字做標題,如《故宮日曆》的老標題就是《史晨碑》裡摘出來的(參見《》),但也僅限於這種隸楷這類單個文字本身裝飾性就很強的,畢竟沒人去集《祭侄文稿》吧。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作爲遊戲名稱的設計首先是視覺效果,是需要面向市場的商業設計,所以不懂書法的“悟空”更得人心了。甚至很難說,隨着這類商業字體是否會形成一種新的法度。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圖書介紹,點擊圖片會跳轉至購買頁面)

文化是視角、是圈層、也是偏好,從來就不是單選題,更沒有標準答案。書法的這個例子的評論更兩極分化,案例本身離真實的我們也更近,畢竟大多數人的利益或愛好跟舞獅、川劇無關,但跟遊戲、影視、商品包裝總有一項是相伴的。江湖體及許多商業仿水墨字設計之所以有大行其道的空間,是因爲真實的世界對通俗淺顯的視覺需求更大,要求過於陽春白雪就難免曲高和寡。

4

個體與時代,創新與時尚

鮮少有人能搶在歷史的前面談文化的創新而不招來爭議的,因爲它生來無法平衡所有人羣的喜好,甚至無法平衡我們個體的心口不一(畢竟,沒有文化不等於不愛談論文化),只有等時代檢驗過後纔敢稍作點評。

如果說,創新需要先將一杯水裝滿,那麼創意就是可以試着先將水灑出來一些試試。“保守派”之所以總是像個貶義詞,就是因爲我們知道那些敢於邁出的人勇氣可嘉。“創意經濟”裡有一個3T理論,即創意人才(Talent)、技術(Technology)和包容(Tolerance),這是三個必要條件。如果談論“創意經濟”感到模糊空泛的話,我們可以聊聊它的一個重要延伸——時尚產業。

個體將水灑出來,這是創意;市場將水裝進新的杯子裡,這是產業;時尚的水從新的杯子裡溢出,這是時代。我們總是過於將中國風的時尚產業擺在傳統、擺在歷史後面談論,這當然是我們的起點優勢,也是我們文化積累的基石。但這也往往會讓我們忽略它作爲創意經濟所需要的另一個包袱不那麼重的東西,套用一句浪漫又傷感的話,“難留少年時,總有少年來”,傳統是過去的時尚,也是我們總是相信一本更好的史書可以啓迪更多的創意。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圖書介紹,點擊圖片會跳轉至購買頁面)

最後,正式一介紹下這本《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是V&A博物館出品,國內絲綢專業團隊翻譯的,趙豐、錢小萍等大佬推薦(推薦人團隊的綜合影響因素比較多,着重看一下譯者履歷吧)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圖書介紹,點擊圖片會跳轉至購買頁面)

整體設計和排版與原版基本一致。這個一定要提,因爲與國內書很不一樣,圖多字少,乍一看跟我們的一些展覽圖錄差不多,但它們的圖片排得很大,整本書的展品細節非常清晰。也沒有展覽圖錄那種前面寫幾篇論文的習慣,文字都排在了圖片邊上,我覺得對於一些“暈字”或者覺得專業書裡文字和圖片總對不起來的人是非常友好的。

雖然整本書算得上是大部頭,有六七斤重,但閱讀起來上手比較快,而起可以從任何一章你感興趣的部分開始讀。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實物書)

目前這本書的中文版價格特別優惠,原價628元,促銷價349元,賣得比V&A原版還便宜。

(V&A Shop截圖)

中文版還有很多周邊,比較稀罕的是一本《絲綢譜》,裡面有艾德萊斯綢、宋錦、魯山綢、蜀錦、香雲紗、杭羅、漳絨等絲綢小樣,是面料實物小樣哦,屬於單獨拎出來大家也會願意自己購買的,後面還有幾頁留白,大家可以自己收集料子以後貼上去、寫說明,以後就是一本屬於自己的面料樣本小冊子了。

(《絲綢:一本書讀懂世界絲綢史》圖書介紹)

(《絲綢譜》實物照)

最後回到開頭的問題,這本書要怎麼看?

我覺得歷史有很多讀法,單純地去了解過去發生過的事兒是一種讀法,從發生的事情裡汲取經驗、啓發創意也是一種讀法。除此之外,絲綢史還能讓我們更多瞭解到人文歷史、美學、工藝、時尚是如何彼此影響走上發展創新的道路。因爲這本是世界範圍內的絲綢史,所以還能看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們的需求和偏好,是如何互相影響的,是如何推動變化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下圖購買哦,目前的價格很優惠,還送很多周邊哦~~到手是一個超大超重的飛機盒禮盒,送人也是非常不錯的。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爲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