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股英特爾等半導體企業 法人:後續緊盯政策變化
美國政府有意以「補助金換股份」的機制,取得英特爾、臺積電(2330)等並半導體企業股權,法人機構表示,若美國政府只是入股各個取得補助的半導體公司,沒有干涉各個公司的營運,對整體產業影響有限,但後續仍要觀察美國政策對半導體的影響。
法人機構表示,美國政府有意取得英特爾約10%股權,主要是將英特爾從2022 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獲得的部分或全部補助,轉換成股權。英特爾是「晶片法」(Chips Act)最大受惠者,不但獲得79億美元商業半導體制造補助,另獲高達30億美元的五角大廈「安全飛地」(Secure Enclave)專案資金。
此外,英特爾還有權申請110億美元貸款。109億美元的政府補助,補助金額與英特爾10%的股權價值相當。
若美國政府取得英特爾10%的股權,將成爲其最大股東,超越目前的貝萊德。截至今年6月,貝萊德握有英特爾8.92%股權,其次是先鋒集團的8.82%。美國政府已公開證實正積極考慮是否收購英特爾股權,但最終是否成交及確切規模和方式需等待後續公佈。
報載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研究將「補助資換股份」的機制延伸至其他接受晶片補助的企業,包括Micron、臺積電與三星,由於大部分資金尚未實際發放,因此具備提供政策操作空間。
分析師指出,美國政府若只是將補助改成入股模式,並推廣至其他到美國投資,但對營運上干涉不低,對整體產業影響有限,後續仍要觀察美國政策對半導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