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極限施壓1/日韓抵抗越南全埋單 美臺對等關稅談判難在哪?
臺灣一向與美國友好,但過去三個月談判進度落後,讓人揪心。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時間週一發函14國最新對等關稅稅率,其中,「持續反抗」的日本,拿到25%稅率,較4月2日解放日當天稅率多了一個百分點,施壓日本意味濃厚。至於臺灣, 雖與日、韓、越南並列第一輪談判國,但談判未果,並未名列14國當中,到底美臺談判卡在哪裡?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行政院談判團隊至今仍嚴格保密,僅表示「談判還在進行」。中研院日前評估,如果政府談得還不錯,關稅可能落在10%到15%之間;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則推測,從英國和美國達成10%關稅,到越南的20%,臺灣對等關稅應該會落在10%到20%區間。
但是否如此樂觀,沒人敢打包票,尤其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還點名歐盟、臺灣等,若未能在7月9日前和華府達成協議,關稅稅率將回到解放日公佈的水準,臺灣是32%、歐盟是20%,並自8月1日起生效。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各國對抗川普關稅大不同
政大外交學系兼任特聘教授暨WTO研究中心主任劉德海分析,美國與日本、韓國談判不順,問題在於川普提出高關稅作爲談判手段,逼其他國家讓利,但日本首相石破茂、 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的政治立場都非親美派,各國內部也有特定產業關稅不能讓步的壓力,像是日本的稻米、汽車等關稅,韓國的汽車、鋼鐵和鋁等關稅,都是和美國談判卡關的因素。
反觀臺灣一向與美國友好,但過去三個月談判進度落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直言,其實,臺灣在美國的貿易談判重要性排名,不見得是排在最前面,再加上只有三個月談判,時間和空間比較有限,「有點是被晾在那邊,沒有充分的談判。」
吳大任分析,再從談判的結果來看,除了中國外,美國實際只完成和英國及越南的關稅協議,英國對美國是貿易順差,還有10%的對美關稅,越南幾乎是全面投降,對美國的要求完全沒有沒有抵擋,全都吃下來,得到20%的關稅,然而,越南的政治體制是一黨專政,臺灣有民主選舉,要面對民意、在野黨監督,有很高的政治風險,不可能像越南有太多讓步。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過去這種國際談判至少要一、兩年才能談出一些結果,但在美國的壓力下,時間很緊迫,就連臺灣內部現在也不知道對美談判的實際內容有哪些?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吳大任說。
吳大任也認爲,雖然臺積電已承諾到美國加碼設廠,但在川普的眼中,這些投資是和美國產業互補的,半導體是臺灣的優勢,美國也不會買單,並且還要臺灣增加對美軍購,以及開放農產品,例如美國的基改作物、更多含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到臺灣。
「這些都要先取得國內的共識,不可能短時間立即承諾或讓步,這也會造成談判團隊的兩難。」吳大任說。
據瞭解,我方積極爭取本次關稅談判能一併談入半導體關稅,但是美方並未同意。近日,前副閣揆施俊吉也臉書推測,談判卡關原因,一是臺灣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如標示豬肉的原產地;第二可能原因是臺灣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希望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爲補償,但遭到美國拒絕。
眼看貝森特已對臺灣下達最後通牒,吳大任表示,臺灣如果不接受美國的條件,有太多堅持,只能等着32%的對等關稅,這對臺灣未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有非常大的衝擊,業者經營也會更加困難,但現在臺灣也沒有更多的籌碼要求美國再延長和臺灣談判的時間。
吳大任解釋,因爲美國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川普接下來要面對財政赤字的問題,當然需要關稅填補這個洞,所以在關稅談判上,「我覺得美國的態度應該會非常堅持,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 即使對日本、韓國也都是如此,臺灣對談判的結果真的不能太樂觀。」
美國極限施壓2/越南用零關稅換川普20%對等關稅 爲何臺商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