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變臉”:大張旗鼓加稅,偷偷摸摸豁免
今天咱們聚焦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操作,這背後的門道,可和咱普通消費者息息相關。
當地時間 4 月 11 日晚,美國政府相關網絡平臺靜悄悄地發佈消息,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豁免所謂 “對等關稅”。這消息一傳出,輿論瞬間炸開了鍋。可大家一琢磨,這次豁免政策的發佈方式,實在太詭異了。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沒在官網發佈,選了個政府機構內部使用的平臺,時間還是週五深夜 10 點 36 分,簡直就不想讓人輕易發現。記者去白宮、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求證,也都吃了閉門羹,文件內容還晦澀難懂。
回想 4 月 2 日,美國宣佈加徵關稅時,那場面可謂大張旗鼓,白宮精心佈置,官員們賣力宣傳。這纔過去不到 10 天,政策就 180 度大轉彎,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關稅政策的反覆,影響可太大了。美國政府這隨意加稅又偷偷豁免的操作,把市場攪得一團亂。股市暴跌,美債被拋售,市場動盪不安,消費者的錢包首當其衝。物價飛漲,大家生活成本直線上升,本就不輕鬆的生活壓力更大了。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郡居民帕克斯頓・貝克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擔心關稅引發經濟衰退,人們怕漲價減少消費,企業銷售下滑,最終裁員減產,形成惡性循環,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衝擊。
要是 “重大關稅豁免” 持續下去,對消費者來說,短期內確實是個好消息。蘋果、英偉達等科技巨頭避開懲罰性關稅,消費者不用承受電子產品大幅漲價的壓力,能省下不少錢。像咱們本來打算換個新手機或者電腦,之前因爲加稅價格飆升只能觀望,現在豁免了,說不定就能下手了。可從長遠看,美國政府這種隨意變更政策的行爲,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今天豁免,明天會不會又加回去?消費者的心裡面沒底,消費信心還是難以真正恢復。
而且,美國想把電子產品產業鏈遷回本土,難度重重。這意味着未來電子產品供應可能不穩定,價格也可能因爲各種不確定因素起伏不定。咱們普通消費者,就想能安穩地買到價格合理、質量有保障的產品,可美國政府這政策的混亂,讓咱們的這點期望都變得不那麼容易實現。
美國政府這次 “偷偷摸摸豁免” 關稅,充分暴露了其政策的隨意性和混亂性。在全球化時代,這種違背經濟規律的做法,最終傷害的還是廣大普通消費者的利益。未來美國政府如何收場,怎麼穩定市場,讓消費者安心,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