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航商、船舶加收費用,法人對海運股看法中立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公佈其對於中國在海運、物流及造船領域不合理做法的301調查結果,並宣佈將對中國航商及中國製船舶徵收分階段的港口費用。法人機構表示,臺灣航商中國製船舶靠港美國的比重有限,但受惠幅度可能也限,對海運股評價維持中立。

USTR公佈其對於中國在海運、物流及造船領域不合理做法的301調查結果,並宣佈將對中國航商及中國製船舶徵收分階段的港口費用及船舶建造來源限制;首先,針對中國船舶及船東按船舶淨重噸收取費用,給予180天寬限期,自今年10月14日起,每淨噸收取50美元;自明年4月17日起,每淨噸收取80美元;自後年4月17日起,每淨噸收取110美元;自2028年4月17日起,每淨噸收取140美元。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五次費用。

針對非中國航商的中國製船舶,將按淨噸或單櫃收費,分別給予期間180天寬限期、每淨噸收取18、23、28、33美元的分階段加收費用。

法人機構表示,對中國航商採取每淨噸徵收50美元,大約佔美東及美西線目前運價的15%~25%,加上中美關稅影響中國出口至美國貨量顯著減少,推估之後中國航商應將大部分運力朝其他遠洋線佈局。

非中國航商的中國製船舶靠港費用爲單櫃120美元,臺灣航商中國製船舶靠港美國的比重有限,若市場反應此成本增加而調漲運價,臺灣航商有望受惠於此,惟其他遠洋線因中國航商的加入可能運價壓力加大,進而抵銷臺灣航商美國線的成本優勢。

目前尚有近180天的豁免期,目前以第一階段的徵收費用金額推估,靠港費對於貨主的成本增加幅度有限,因此,單就此措施造成搶運的機率不高。

且由於市場變數對於航商獲利展望帶來不確定性,倘若豁免期過後確定適用較高關稅,則恐爲今年下半年需求帶來更多負面衝擊,因此,維持海運股的中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