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倒數 學者:對臺予取予求 美施壓更強勁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八月一日將至,臺美仍未達成協議。針對當前情勢,學者提醒,臺灣落入讓美方予取予求局面,關稅談判對產業衝擊尚未完全顯現,而美方接下來的施壓只會愈發強勁。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分析,談判過程中,臺灣願讓步的部分是否能滿足美國要求;臺幣已升值約十三%,加上美國有十%基準關稅,還要再要求臺灣市場和產業犧牲或開放更多,加總起來,臺灣維持競爭力能承受的對等關稅也就是十%。

嚴震生說,民進黨執政是希望不要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因此選擇往美國等地分散市場;如今美國掌握到臺灣願意讓步的態度,所以對臺予取予求。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說,臺灣目標到底是捍衛美國對臺灣的信任?追求美國對臺施加的關稅低於日韓?還是確保這波關稅實施後的產業衝擊在能接受範圍內?看不出賴總統有明確目標和底線思維;比較明確的是,賴總統正儘量滿足美國需求,以換取華府支持賴執政。

黃介正說,臺灣對美貿易順差過高,加上美國是否要對臺制晶片課稅問題始終未定案,目前沒有客觀的數據能導向美國會善待臺灣;關稅談判過程中有很多分析,對產業的具體衝擊還沒完全顯現,他認爲接下來美國的施壓會愈發強勁。

嚴震生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的目的就是要施壓各國談判,在八月一日前沒達成協議,就是繼續談下去;川普的態度可能導致臺灣內部疑美論更強,讓人懷疑的不是美國國會對臺態度,而是川普的反覆無常,在共和黨議員被川普征服下,臺灣未來在美能獲多少支持,纔是較令人擔憂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