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芯片新規重構博弈局勢,中國算力突圍戰打響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據《中國日報》報道,5月14日,美國商務部宣佈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AI擴散規則》,同時啓動新規加強AI芯片出口管制。

上述報道稱,今年1月,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卸任之際簽署《AI擴散規則》,原計劃於5月15日生效。該規則將全球分爲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包括美國的18個盟友,可自由採購美國AI芯片,但需接受監督;第二等級涵蓋約120個經濟體,可在一定限制內進行採購;第三等級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被禁止獲取高級芯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當前算力基建的投資熱潮從北美向全球蔓延,中國大陸市場同步開啓千億級資本競賽,阿里、字節跳動等頭部廠商2025年資本開支計劃已達百億量級。

在這場科技角力背後,AI技術革命正重塑全球雲計算產業格局,而中國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則預示着全球AI競賽進入新階段。

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美國此次政策調整,本質上是全球AI霸權爭奪戰的延續。而對於A股算力產業鏈而言,這既是供應鏈安全的“壓力測試”,更是技術突圍的“機會窗口”。

相關影響幾何?​

此前受《AI擴散規則》限制,英偉達等企業最先進的AI芯片及人工智能大模型權重遵循分級制度,以確保最尖端的計算機技術保留在美國及其盟友範圍內。

如今該規則取消,英偉達概念股率先活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5月16日下午,英偉達概念股迅速拉昇。截至收盤,均勝電子(600699.SH)漲停,華勤技術(603296.SH)、鴻博股份(002229.SZ)漲超4%。

不過,新措施限制華爲昇騰芯片全球應用。在機構人士看來,雖然短期存在挑戰,但長期來看,有助於加速國產算力芯片及相關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進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調研獲悉,面對挑戰,A股算力企業正加速構建內外循環體系。

在境內,中芯國際(688981.SH)、長電科技(600584.SH)等企業通過“設備+材料+設計”協同創新,突破7nm製程;在海外,如中際旭創(300308.SZ)在泰國建設光模塊生產基地,規避地緣風險的同時服務東南亞市場。

此外,DeepSeek大模型的開源策略正在重塑行業格局。其低成本訓練方案使模型部署成本降低80%,帶動國產AI芯片需求激增。

東莞證券指出,隨着阿里、騰訊等雲廠商接入DeepSeek,算力自主可控需求將推動寒武紀、海光信息等企業營收增長。據長城證券測算,DeepSeek生態擴容可帶動算力需求增長,相當於新建3個國家級超算中心。

“隨着DeepSeek等低成本AI模型的普及,雲廠商對高算力芯片的性能需求降低,國產GPU廠商迎來加速發展的契機。華爲、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廠商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設計優化,實現了產品的多次迭代更新。美國加強對先進計算芯片和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倒逼國內算力芯片自主化進程提速,國產算力芯片持續迭代,關注國產算力鏈投資機會。”誠通證券研報稱。

全球算力競爭白熱化

站在2025年時間節點,全球AI基礎設施競爭已進入深水區。

2024年,亞馬遜、谷歌、微軟、Meta四大雲廠商資本開支合計超過2300億美元,其中2024第四季度資本開支合計超過7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國內頭部雲廠商2025年資本開支至千億量級。

誠通證券指出,資本開支的高增主要由AI基礎設施需求推動,包括採購高性能芯片、擴建數據中心、優化算力集羣等。​

與此同時,AI正在成爲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將AI功能嵌入到基於雲的應用程序中。​

全球市場上,根據Canalys,2024第四季度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到860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24年雲支出達到3213億美元,與2023年的2677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20%;預計2025年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將同比增長19%。IDC預測,2028年AI基礎設施支出預計將達到1070億美元。​

中國大陸市場方面,根據Canalys,2024第三季度中國大陸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到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1%,恢復兩位數增長,前三大雲服務商爲阿里、華爲和騰訊,共同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誠通證券指出,DeepSeek通過開源策略與成本優勢直接降低AI應用門檻,引發推理需求指數級增長,國產算力需求高增。模型輕量化降低了對絕對算力的依賴,國產芯片通過架構優化在特定場景形成比較優勢。中國AI產業從“依賴進口硬件堆砌”轉向“算法-算力協同創新”,爲全球AI競爭格局注入新變量。

在這場決定未來十年科技主動權的競賽中,中國產業界正走出一條“應用反哺技術、場景定義架構”的創新路徑。

當DeepSeek們用更低成本解鎖AI普惠價值,當寒武紀們用架構創新突破算力封鎖,全球AI競爭的天平正在發生微妙偏轉。這場始於資本狂潮的技術革命,終將演變爲關乎國家競爭力的體系化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