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臺政策嚴重倒退!美國防前官員:川普重建威信 需承諾保衛臺灣
美國總統川普5日在白宮簽發行政命令,正式成立白宮奧運工作小組。路透
美國國會山報5日刊出美國前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Joseph A. Bosco)的文章,他以「《交易的藝術》作者屢在對普亭與習近平談判中居下風」爲題指出,美國對臺灣政策在川普第二任內嚴重倒退,削弱美國對臺承諾的可信度,同時讓臺灣在國際承受更高風險。他強調,川普若要恢復美國信譽、有效嚇阻中國誤判唯一的方法,是公開承諾必要時動用一切軍事力量保衛臺灣。
包士可在文中指出,川普第一任內曾不顧幕僚警告,接下時任臺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當時明確向中國乃至世界傳達:他不會被傳統的外交慣例束縛。2017年以後的4年裡,川普背後是一支由對中鷹派組成的執政團隊,諸如時任副總統彭斯、國務卿龐培歐、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等,還有一批認知中共政權威脅的中階外交與國安官員。
然而,川普第二次當選後,白宮並未公佈來自臺灣總統賴清德的祝賀電話。包士可認爲,可能是賴清德在美方建議下未主動致電,以免激怒中國;可能性較低的則是雙方有通話,但並未公開。
另個較明顯的跡象是川普團隊拒絕賴清德原訂出訪南美過境紐約的行程,這或許出於美中談判考量,抑或川普可能訪問北京。無論如何,此舉打破美國近年對臺灣總統過境的外交慣例,不僅未能促進臺灣的短期利益或美國的長期戰略,反而代表美臺關係的嚴重倒退。
川普拒絕安排賴清德過境紐約,已顯示他在美中臺之間如何取捨,而這可能也和國防部次長柯伯吉有關。包士可認爲,柯伯吉把臺灣描述爲對美國而言「重要但非關存亡」,這是對美國利益的一種新的、狹隘的理解,美國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仰賴國際社會對美國公信力的看法,以及美國在消除盟友疑慮、威懾敵人方面無可限量的價值。
包士可提到,美軍撤出阿富汗後,信譽危機迅速浮現;數個月後,俄羅斯就入侵烏克蘭。雖然川普今年6月閃電打擊伊朗核設施略微彌補部分聲譽,但外界對美國可信度的疑慮仍未消除。類似的一次性行動,難以形成長期嚇阻。
包士可警告,若同樣情況發生在臺灣,可能是中國奪取金門或其他臺灣外島或對臺實施海上封鎖,美軍迴應則大致流於表面,無法逼退北京。
屆時,華府將陷入兩難:若升高局勢,將冒着破壞美中貿易談判與川普訪北京的風險,另一個選項則是接受新現狀。這反映出川普愚蠢地給予習近平籌碼,以及他無端損害臺灣外交地位的後果。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牌可以打,包括扣留美國國防工業急需的稀土礦。包士可說,美國不能屈服於這些壓力,否則整體安全信譽將進一步受損。
包士可指出,川普近來才坦承過去曾被普亭與習近平的空頭承諾所誤導,但即便如此,他仍屢屢選擇相信這些獨裁者,卻對烏克蘭與臺灣等民主盟友顯得冷淡。他警告,川普一旦追求對中貿易協議與訪中安排,可能將讓中國再度取得雙贏。
包士可強調,自尼克森以來,美國總統訪中幾乎都讓北京獲益。這次川普訪中若要成行,中方勢必要求美方做出貿易談判以外的更多讓步,例如在TikTok問題上展現彈性,同時也從美國在臺灣議題上的態度退讓中獲益。
包士可最後主張,川普若真想挽回美國信譽並有效嚇阻中國誤判,唯一的方式是明確且公開宣示,必要時將動用一切軍事力量防衛臺灣。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