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臺關稅壓力升溫 高仙桂揭兩策略:關稅高一點也不怕
全球局勢正快速翻轉,臺灣正面對三大外部力量交織的百年變局,包括美中貿易緊張、生成式AI帶來的產業革命,以及地緣政治持續升溫,臺灣該如何因應避免中國大陸內卷?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25日直言,這些改變將迫使臺灣進行新一波結構調整,而唯一的解方,就是讓產業變更強。
高仙桂25日出席中經院研討會時致詞表示,在面對外在競爭壓力與中國內部市場內卷衝擊下,臺灣要有能力站穩陣腳,最根本的作法,就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分別是確保臺灣在半導體與AI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協助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與結構轉型。
高仙桂指出,半導體與AI是臺灣未來成長動能的關鍵,國發會已在「五大新興產業」基礎上,提出「AI新十大建設」,以鞏固臺灣的科技實力,維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只要夠強,關稅高一點也不怕。」
同時,政府也將資源導向中小企業,協助他們面對匯率波動與市場壓力。高仙桂指出,AI創新應用將成爲中小微企業轉型的重要工具,政府正推動多項數位化輔導與升級方案,協助企業邁向新階段發展。
除了結構調整,政府也同步強化短期經濟韌性。高仙桂指出,臺灣上半年經濟成長已突破5%,全年可望達3%,在國際需求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政府將透過「強化經濟社會國土韌性特別條例」、152項公共建設與六大區域產業生活圈等政策,穩定內需、分散外部風險。
她也透露,爲了協助企業海外佈局,經濟部將在主要市場設立「臺灣投資貿易中心」,提供客製化落地服務,並納入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讓海外臺商也能受惠,進一步鞏固產業鏈。
高仙桂認爲,臺灣曾多次在風浪中轉危爲安,這一波國際變局雖大,但我們有信心,透過產業升級與政策佈局,找到下一條屬於臺灣的成長道路。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出席研討會致詞。胡順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