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看臺灣生產99%高階晶片 示警對美是嚴重國安風險

美國財長貝森特27日表示,全球99%的高階晶片都在臺灣生產,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路透

美國財長貝森特27日表示,全球99%的高階晶片都在臺灣生產,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風險程度自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從未見過,川普政府必須爲美國經濟去風險化。

對於川普政府以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的補助取得美國英特爾10%股權,引發爭議一事,貝森特27日接受福斯財經新聞網節目「與瑪莉亞早晨有約」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只會爲美國人民創造財產,而非負債;川普政府看到英特爾獲聯邦補助,就想釐清爲何美國納稅人不能從中獲益。

談到川普政府是否可能取得輝達等其他晶片公司股權,貝森特答道,不認爲輝達需聯邦資金支持,因此這項提案目前似乎並不在討論之列。

不過,他不排除川普政府取得其他產業公司股權的可能性,強調「我們重塑中的造船業」,以及「我們必須在美國國內自給自足的關鍵性產業」。然而像國防產業,「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有必要入股國防企業」。

貝森特指出,「如同我講過好幾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唯一的好處就是成爲壓力測試,使我們發現要是美國進入『熱戰』或美國某些產業的供應鏈遭切斷時,會有什麼狀況」。

以日鐵6月完成對美鋼的收購爲例,川普政府也介入其中,持有川普口中的「黃金股」,能左右公司營運。

貝森特並提到,其他半導體公司均營運良好,然而全球目前99%的先進晶片皆在臺灣生產,這對美國構成國安風險,風險程度自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未曾見過。當時以沙烏地阿拉伯爲首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宣佈,對第四次以阿戰爭期間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等國禁運石油。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上週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也曾發表類似談話。

盧特尼克說,出於國安考量,美國希望將部分晶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我們需要自己生產晶片,不能依賴9,500英里外的臺灣,尤其臺灣只距離中國80英里」。

貝森特還說,現在川普政府有一羣官員認爲,一旦沒在2029年元月下臺前完成替美國經濟去風險化的任務,那川普第二任等於執政失敗。但貝森特強調,川普政府「不會失敗」。

貝森特表示,晶片對美國是戰略必需品,華府在疫情期間發現,美國在部分關鍵產業中存在五至七個戰略性弱點,川普已着手推動去風險化,這也能爲美國納稅人帶來可觀收益。

貝森特指稱,川普是位商人,很注重解決方案,「對我來說,美國一屆又一屆的政府竟任憑這些戰略風險存在,簡直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