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街頭的“鏡像遊戲”: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誰複製了誰?
2025年8月初,曼谷暹羅天地商圈的一場商業開業儀式未及褪去熱度,便被捲入輿論漩渦。泡泡瑪特在此開設的泰國規模最大旗艦店,因被指裝修設計高度雷同於名創優品旗下MINISO LAND全球壹號店,迅速登上社交媒體熱搜。
從視覺相似到資本角力
與以往產品層面的抄襲爭議不同,此次風波直指門店整體設計體系:主色調搭配、空間分區邏輯、貨架線條乃至氛圍營造,均被網友冠以"Ctrl+V式複製"標籤。
"設計巧合與風格趨同的邊界在哪裡?"這是輿論熱議的焦點。部分網友認爲,相似性已超出行業通用設計語言範疇,直指泡泡瑪特存在抄襲行爲;也有觀點提出,潮流零售門店的設計元素本就存在共性,僅憑視覺相似性難以定論。
業內人士透露,泡泡瑪特泰國旗艦店與名創優品MINISO LAND全球壹號店同爲知名建築設計公司唯想國際的項目。基於此,有聲音認爲,同一家設計公司在不同項目中,或許會呈現出一些風格上的延續與相似。
截至目前,雙方官方迴應均保持克制。泡泡瑪特方面以"已關注相關爭議,相關部門正在處理"爲由暫不置評,但公開信息顯示設計靈感源於"泰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融合創新";名創優品則表示"相關問題已登記反饋,如果情況屬實,公司會有相關部門跟進處理"。
但值得關注的是,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有"300元招募博主發佈相關內容"的信息,指向部分指控帖可能涉及有組織的輿論操作。儘管該傳聞未獲證實,但已爲這場設計爭議蒙上"商戰"色彩。《投資者網》也就此詢問了名創優品,但截止發稿日對方暫無迴應。
從法律層面看,門店設計的侵權界定存在天然複雜性。某知識產權行業律師指出,"風格相似≠侵權,關鍵在於能不能證明‘獨創性表達’被照搬。"
從資本層面看,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截然不同。截至8月13日收盤,泡泡瑪特(09992.HK)年內上漲約1.7倍,6月中旬盤中曾見283.4港元的高點,目前市盈率超100倍,市值約3700億港元。同期,名創優品(09896.HK)股價微跌0.6%,市盈率約18倍,市值接近500億港元。
泡泡瑪特股價飆升,主因系海外收入爆發,上半年海外銷售增逾4倍,歐美明星帶貨使Labubu系列"一盒難求",推升公司預計上半年收入增逾200%、淨利增逾350%。但6月後部分資金趁利好兌現,股價有所回落。
名創優品缺乏現象級IP,仍以平價貨爲主,2025財年Q1收入同比增19%,但利潤受收購永輝及可轉債利息拖累下降約5%,因此股價表現相對平淡。
兩種路徑的東南亞交鋒
爭議發生在泰國並非偶然。作爲東南亞經濟核心市場,泰國是泡泡瑪特與名創優品全球化戰略的必爭之地。
從規模看,雙方不在同一量級。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名創優品全球門店總數達7768家,其中海外門店超3000家,僅在泰國便佈局57家,憑藉先發優勢形成密集網絡。
泡泡瑪特則走"精品化擴張"路線,2024年底港澳臺及海外門店(含合營)爲130家,2025年5月全球門店總數約507家,覆蓋23個國家及地區。泰國是泡泡瑪特極爲重視的戰略市場,2023年9月曼谷首店首日銷售額超200萬元人民幣,此後門店持續增加,成爲當地潮流消費地標。
泡泡瑪特與名創優品的擴張戰略及IP運營存在顯著分野,這構成了兩者商業模式的核心差異。
在擴張上,泡泡瑪特遵循"IP先行,文化滲透",進入新市場前先通過線上渠道、社交媒體與潮流展會培育核心IP認知度,再以直營旗艦店打造沉浸式體驗,形成"粉絲積累-線下引爆"閉環,注重單店盈利能力,如泰國首店憑藉IP號召力成爲網紅打卡點;名創優品則奉行"渠道爲王,規模製勝",依託供應鏈與成本控制優勢,通過直營、合夥人及代理人模式並行快速複製門店,以密集網點搶佔份額,借規模效應降本,用高性價比產品覆蓋廣泛羣體,在泰國實現從一線城市到區域市場的深度滲透。
對IP的理解與運用上,泡泡瑪特是"IP創造者",其自有及獨家的IP矩陣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通過與頂尖藝術家綁定IP價值鏈上游,以限量發售、盲盒機制製造稀缺性,輔以主題展覽等方式注入情感價值,使IP成爲連接消費者的情感紐帶,支撐高用戶粘性與品牌溢價;名創優品定位"IP連接者",核心策略是"借船出海",與迪士尼、三麗鷗等全球頂級IP合作,依託供應鏈實現"正版授權+親民價格",讓消費者低成本獲得IP周邊,雖嘗試自主孵化IP,但目前營收仍高度依賴聯名產品。
這種差異也體現在風險結構上:泡泡瑪特面臨IP生命週期管理的挑戰,需持續推出新形象維持市場熱度;名創優品則受制於IP授權成本與合作穩定性,核心IP合作終止可能影響產品矩陣。
中國潮玩出海的產業新篇
近年來,中國潮玩產業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績。據高盛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潮玩在海外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3%上升至2025年的18%。這一數據彰顯了中國潮玩產業正以全新姿態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中國潮玩企業積極拓展海外版圖。行業第二大廠商52TOYS緊隨泡泡瑪特步伐,加速海外佈局;名創優品旗下的TOP TOY宣佈未來5年將在全球新開超過1000家門店,深耕海外年輕消費羣體。除企業品牌外,一些中國原創IP形象也通過跨界合作贏得國際關注。如來自上海的設計師潮玩ROBBi曾與法國高端香水品牌Creed聯名推出限量款玩偶,並選擇全球同步發售。
中國潮玩走出世界具有重大意義。從文化層面看,潮玩正成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徑。以泡泡瑪特推出的潮玩IP——拉布布爲例,其在泰國深受歡迎,極大提升了品牌價值,也是我國IP全球影響力及文化軟實力躍升的縮影。
在產業經濟方面,中國潮玩產業的崛起爲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我國擁有完善玩具製造產業鏈,潮玩發展實現從"代工紅利"到"文化溢價"跨越,爲製造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樹立標杆。同時,潮玩催生"粉絲經濟"和"收藏經濟"新模式,限量款、聯名款激發消費者收藏熱情,形成活躍二級市場。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中國動畫學會發布的《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預計,中國潮玩產業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達到1101億元,這片藍海市場正成爲展示"中國創造"實力的新舞臺。
誰能定義消費者的"價值天平"
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一個賣"情感",一個賣"效率"。
當你願意爲Labubu凌晨排隊,買的是故事、藝術和社交貨幣;當你順手把19.9元的三麗鷗聯名牙刷扔進購物車,圖的是觸手可及的可愛。
兩者看似對立,實則互補——情緒價值與性價比,共同構成了這屆年輕人的"既要又要"。
設計爭議終會降溫,但留給行業的思考題纔剛剛開始:誰能把動人的IP、好看的門店、便捷的渠道、驚喜的價格,同時放進消費者的"價值天平"?
答案還沒揭曉,比賽剛剛進入加時。(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