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缺工嚴重已經無法24小時作業 我港口競爭力長期下滑

▲我國碼頭缺工嚴重,競爭力長期下滑。(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行政院會預計明(30)日拍板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開放旅宿業與港口碼頭裝卸申請外籍勞動力,將要求業者新聘一名外勞,就要幫最低薪資的本勞每月加薪2千元。對此商港事業協會副理事長張聰聯表示,碼頭缺工已經是十多年來的現象,現在散雜貨碼頭都已經無法提供24小時作業,3班作業經常只剩1班,工人在缺工嚴重時是喊雙倍價,開放外勞是正確的方向。

但是碼頭業者指出,工人缺口很大,行政院計劃僅開放可僱用一成外勞是不夠的,估計至少要兩成才能確實改善問題,現在年輕人不願做風吹日曬的碼頭工,夜班更是乏人問津,工人嚴重老化,有82歲都還在上工的現象,一小時200元的工資常喊到300元,原本可以在3天內完成的裝卸作業,拖到7天才完成。

貨櫃碼頭多數是由船公司自己經營,業主不惜以高薪穩住工人,但是營運成本偏高,難與大陸、東南亞港口相競爭,加上企業外移等其他因素,現在外籍船公司幹線母船彎靠臺灣的越來越少,主要靠長榮、陽明、萬海與德翔海運四大本國貨櫃船公司在支撐。

高雄港在1985年就曾登上全球第3大貨櫃港,1993-1999年連續7年蟬聯全球第3大,之後節節後退,今年上半年名列全球第18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