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送外賣不再要健康證,爲騎手減負的務實之舉
據央視總檯之聲報道,有地方推出新政策,對外賣騎手接單將不再要求上傳健康證,但一些平臺依然強制要求上傳健康證,導致地方政策和平臺要求“打架”,令外賣騎手無所適從。
出臺新政策的是四川。去年11月,四川規定全省外賣送餐人員、售賣預包裝食品的工作人員,不再需要辦理健康證;同時,體檢機構也不再接待外賣員做健康證體檢。
之所以部分行業需要健康證,主要是《食品安全法》有明確規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不過,隨着全國外賣“食品安全封籤”的推廣,外賣員已不太可能再和食物有直接接觸。想必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體驗,每次外賣到手之後,先是包裝就被訂書釘牢牢封死,裡面又是裡三層、外三層的透明薄膜——包裝已經如此嚴實,外賣員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四川的這個政策更加尊重實際,也是一種爲外賣員減負的舉措。但是,這種善意現在卻面臨落地難。從報道就能看到,平臺依然要求健康證,但是在新政策之下,外賣員卻連體檢的地方也找不到了,很多外賣員最後只能P圖、辦假證,應付了事。
這種銜接困難或許也有無奈。現在幾大外賣平臺都是覆蓋全國的跨區域平臺,健康證作爲一個默認要求依然存在,現在只是四川一地的改動,事實上就需要平臺開發出一個特殊的版本。要走出這個“兩難”的困境,恐怕還需要地方和平臺做好政策溝通,雙方協商出一個具體的辦法。
據央視新聞21日最新報道,多家外賣平臺表示,將按照四川省相關政策,逐步採取措施,不再強制要求當地外賣騎手上傳健康證。
仔細想想,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種觀點拉鋸:外賣員的健康證,是否還有必要?正因爲態度發生了鬆動,才導致了銜接上的衝突。此前也有媒體報道,在不少地方外賣騎手假健康證氾濫,價格低到了“30元包過”,平臺、配送站點默許可用,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這當然可以說是一些騎手怕麻煩、平臺管理不規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說,健康證對騎手的重要性在下降。可以想象,平臺、站點、商家、騎手等作爲市場的參與者,依然有着“理性人”的預設——害怕出錯、懼怕風險。但在長期的市場運轉中他們形成了某種共識,在包裝越加規範的當下,放鬆健康證要求並不會帶來多大的風險,四川的新規終究是對社會現實的某種承認。
因此,藉着這個“健康證辦理兩難”的契機,社會也應當從行業層面探討外賣員的健康證要求。無論如何,健康證都是一個准入許可,意味着外賣員的額外開支。如果已有足夠的辦法保障食品安全,不再要求外賣員辦健康證的的做法也不妨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必須強調,對於給外賣員減負,不能片面理解爲降低食品安全要求。在取消健康證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外賣的包裝和運送規則,對商家和騎手提出一定的要求,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