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蒼山走失男童悲劇,留下哪些反思

8月13日下午,不幸的消息傳來,此前在大理蒼山走失的8歲自閉症男童已離世,遺體在蒼山上的一處山澗裡被發現。

連續多日的搜尋終於落下帷幕,這樣的結果卻令人極度悲傷,是所有人不願意看到的。很難想象年幼的孩子在這幾天裡都經歷了什麼,即使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會爲小小的他而感到心疼。

悲劇令人痛心,反思必不可少。在網絡上,有部分網友質疑:“爲什麼要送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去那樣的夏令營?”甚至有網友直言“家長心太大”,這並不公允。

將心比心,此刻孩子的家長一定是最爲悲痛的。普通人或許很難了解有一個“星星的孩子”意味着什麼,在這樣的特殊家庭,父母平時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精力可能是其他家庭的數倍,承受的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自閉症無法“治癒”,但確實可以通過科學的干預來改善症狀。爲了讓孩子有所好轉,很多父母四處求助,不惜花費重金嘗試各種“療愈”方法,只爲了那一點微小的希望。

而如果沒有發生這一悲劇,夏令營機構“明日之光”看上去也頗具吸引力。據創辦人在個人賬號介紹,“明日之光”的課程體系分爲“自然戶外”“生活社交”和“室內課程”三部分。“自然戶外”指在大理自然環境下的戶外運動,老師以專業體育老師和退伍軍人爲主,“爲保障安全,老師配比接近1:1”。針對自閉症的干預和治療,他強調“每個孩子都是個案”。

此外,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在採訪中表示,她參觀過“明日之光”,認同其理念,只是因爲價格太高而沒有參加。她瞭解到創辦人也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在自閉症圈內“摸爬滾打”多年。兒子確診後,他帶其深入貴州大山,在大自然裡干預治療,“干預得還不錯,孩子現在已經讀小學了。”

以上種種信息,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在日復一日的失望甚至是絕望之中,每一線希望之光都格外珍貴。從這個角度來說,有家長花重金把孩子送到這裡參加夏令營,並不奇怪。

然而,事實的另一面是,在悲劇發生之後,媒體調查發現,該機構的註冊經營範圍爲家政服務。家政服務機構爲什麼能組織自閉症兒童的夏令營?又憑什麼宣稱能對這些孩子進行干預治療?

此外,對於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自然療法”,有專家指出,自然療法循證等級低,未被國內外指南推薦。也就是說,其科學性並沒有得到專業領域的完全認可。

值得追問的還有涉事夏令營機構的活動組織、保障情況。據報道,事發當天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共有7名兒童,年齡爲6-8歲,同行另有4名成人老師。這些老師是否有開展戶外運動的風險管理能力?在過程中又是否盡到了監護孩子的責任?目前,大理多部門已對涉事夏令營機構“明日之光”展開調查。這些問題都是後續需要查清的地方。

家長在送孩子入營之前,應該全面瞭解一個機構的資質信息。但也不得不承認,信息差在這個社會上廣泛地存在,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一個事物的全部信息。尤其是對於這些特殊的家庭來說,很可能在壓力之下產生“病急亂投醫”的心態,很多時候,看到了一絲希望就不願放手,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們的選擇。

當前,中國孤獨症(自閉症)患者的總數已超過1300萬人,很多人卻並不瞭解這個龐大的羣體。據中國殘聯統計,2017年時只有2000餘所全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全國從事孤獨症教育的康復人員只有2萬多人。很明顯,現有康復教育資源存在巨大缺口。

8歲男童離世的悲劇令人心痛,涉事夏令營機構的責任必須查清,並依法嚴肅處理。但另一方面,關注自閉症羣體的境況,尤其是社會如何給自閉症兒童的學習、成長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也應該成爲事件留下的思考題。

從整個社會來說,只有積極發展孤獨症(自閉症)康復教育事業,提供更多更專業的干預資源,才能緩解相關家庭的壓力,引導他們選擇真正專業的治療,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