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下馬走走” 別在“馬上”不下來(思想縱橫)
唐劍鋒
有一句諺語“騎驢的不知趕腳的苦”,用來形容坐享其成的人不知勞動者的辛苦。“騎驢的”只知道驢慢,卻不知道驢累得很,牽驢人也是疲憊不堪。不讓騎驢人牽牽驢,跟着驢跑一段路,哪能知道“趕腳的苦”?同樣道理,作爲領導幹部,不深入實際,不深入羣衆,不深入一線,對羣衆的疾苦不感同身受,哪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真正瞭解情況和問題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同志要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羣衆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不論何時何地,黨員幹部都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永遠做人民的公僕、人民的勤務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個問題,騎在馬上看和站在地上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延安時期,是中國革命物質條件最困難的時期之一。延安位於黃土高原之上,地形以山地爲主,那時候的延安,連柏油路都沒有,道路主要是山路。爲了便於打仗和工作,一些領導幹部便騎上了馬。如果自以爲騎上了馬,就不是從前的自己了,不僅僅把騎馬看作工作需要,更看作一種“身份”的象徵,認爲只有“領導”纔有“資格”騎馬,那就背離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衷。事實上,騎馬與走路,只是革命工作分工的不同,如果騎上了馬就在基層官兵、人民羣衆面前架子大、口氣大、脾氣大,則是萬萬要不得的。
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延安時期,黨提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寫入黨章,強調共產黨‘這個隊伍完全是爲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黨的幹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形成了‘只見公僕不見官’的生動局面。”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根本宗旨。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更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別騎上馬後就脫離實際、脫離羣衆。
當前,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也是爲了讓廣大黨員、幹部牢記無論“馬上”還是“馬下”,自己都是人民羣衆中的普通一員。作爲一名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不能有高人一頭的想法,更不應該有任何的特權行爲。當官顯擺,是封建殘餘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不是共產黨的幹部應有的形象和作風。要時刻端正思想、擺正位置,站穩羣衆立場,增進同羣衆的感情,克服一切脫離羣衆、違背羣衆意願、損害羣衆利益的私心雜念。
“騎在馬上”的領導幹部,應該多“下馬走走”。和戰士走在一起,和鄉親們走在一起,和工人走在一起,和學生走在一起,和科研人員走在一起,和企業經營者走在一起……多看看羣衆的生活,多聽聽羣衆的意見,多瞭解羣衆的感受。“下馬走走”才能深入一線、瞭解實情,“下馬走走”才能融入羣衆、增進感情,“下馬走走”才能啓迪思路、改進方法,“下馬走走”,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真正擺脫“官氣”。別在“馬上”不下來,常“下馬走走”,才能不忘自己從哪裡來,才能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公僕,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