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蒼山走失男童不幸遇難,撕開特教行業亂象“遮羞布”
近日,8歲孤獨症男童大理蒼山走失,持續引發關注。據媒體此前報道,8月9日,一名8歲男童在大理市大理鎮陽和茶廠附近走失,接報後,大理當地組織多方力量開展全力搜救。昨(13)日,不幸的消息傳來,13日17時左右,男童在清碧溪上游被找到,已無生命體徵。
8歲男童蒼山走失,網友們牽掛多日的心,如今只剩下憤慨、傷痛,以及無盡的疑問。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走失男童來自北京,來大理參加夏令營是爲了治療孤獨症,涉事夏令營設計戶外課程,提倡針對孤獨症兒童進行自然干預。夏令營採取封閉式管理模式,活動期間僅有帶隊老師與營員同行,家長不參與陪同。事情發生後,該夏令營被質疑課程設計是否合理?帶孤獨症兒童外出研學路線又是否合規?
目前,關於夏令營組織方在此次事件中的具體責任,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界定,輿論場中的一些疑問也有待進一步釐清。比如,夏令營機構的資質遭到質疑,據澎湃新聞報道,該夏令營機構租賃當地民房經營,經營範圍僅爲家政服務;又比如,該夏令營前往的爬山位置疑似違規,當地人都表示不敢輕易上蒼山,如果涉事夏令營將孩子們帶到了未開發的危險區域,無疑是人爲放大了風險;另據報道,出事當天是4名老師帶着7名學生參加活動,但根據國際自閉症安全聯盟的要求,在陌生環境探索等高風險場景中,自閉症兒童必須配備1:1專屬監護人員,那麼,該夏令營的師生配比又是否合理?安全保障是否懸空?
以上種種問題,無疑撕開了特教市場亂象的“遮羞布”,將特殊兒童夏令營以及相關康復、教育培訓領域的亂象暴露在了公衆視野之下。
據《中國孤獨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我國孤獨症譜系障礙人羣超過1000萬,其中0至14歲兒童約有300萬至500萬人。隨着社會對孤獨症等特殊兒童羣體的關注度逐漸提高,近年來各類針對這一羣體的夏令營和康復機構也開始大量涌現,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行業亂象。
一方面是收費亂象,特教夏令營或者康復培訓費用不低,有機構每月康復費用近萬元,但高額的費用並不意味着達到滿意效果;另一方面,則是正規機構太少,良莠不齊。據《中國市場監管報》報道,在孤獨症康復領域,公辦機構少,排隊時間長,民辦機構成爲康復領域的主力軍,但其中魚龍混雜,難以辨別好壞。看到行業紅利,一些賣保險的、賣鞋子的,各種非專業的人都來幹,分一杯羹,這背後也折射出行業標準缺失、監管缺位。
此次事件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孤獨症特教市場亟需規範,不能再拿孩子的安全來試錯!制定科學、清晰的行業標準,引導行業規範,加強資質審覈以及日常監管,無疑是重中之重。2024年底,民政部和中國殘聯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困境孤獨症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各地民政部門、殘聯組織要組織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等積極參與關愛服務,滿足困境孤獨症兒童多層次康復服務需求。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引導和孵化規範化的機構,應是題中之義,必須重視起來。
來自星星的孩子需要社會更多的呵護,無論是康復訓練還是教育服務,安全始終應是第一位的,也是行業紅線。唯有明晰規範的制度保障以及強有力的行業監管,才能築牢孩子成長的安全線,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