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假院士假參事雙雙落網,留下哪些思考?
在媒體連續多日打假之後,備受關注的假院士阮少平、假國務院參事餘鵬翔終於“栽了”。
8月19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發佈警情通報:近日,網傳阮某平假冒院士等身份行騙。我局對此高度重視,經全面深入調查,現初步查明阮某平(男,63歲)涉嫌假冒退役少將、中科院院士等特殊身份非法獲利,並多次假冒特殊身份參加社會活動。目前,阮某平因涉嫌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廣州市公安局白雲分局也發佈警情通報:近日,網傳一余姓男子涉嫌假冒國務院參事、抗美援朝老兵等身份。我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展開調查。8月14日,我局抓獲犯罪嫌疑人餘某翔(男,73歲)。目前,餘某翔因涉嫌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兩週前的8月5日,澎湃新聞率先刊發《“中國科學院院士阮少平”被打假,近年在多所小學登臺》一文,指出這位頻繁公開露面、遊走於教育界、醫療圈的“阮院士”,身份系僞造。
8月7日,澎湃新聞又刊發《又一查無此人:“國務院參事餘鵬翔”確認系冒充》一文,披露以“國務院參事”身份公開活動的餘鵬翔,身份也是僞造的。
兩篇報道隨即在輿論場引發廣泛關注。隨後,國內多家媒體跟進合力深入打假,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三大央媒也先後發佈評論文章,呼籲關注假院士、假參事背後暴露出的更多問題。
如今,隨着阮少平被刑拘、餘鵬翔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信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法律的嚴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警方初步查明二人都“涉嫌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行爲,嚴重損害了軍隊聲譽和軍人形象,同時侵害了人民羣衆的合法利益。我國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條規定,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回看假院士、假參事被揭露真面目的過程,也給社會留下了一些思考。
澎湃新聞對阮少平、餘鵬翔身份的打假,過程並不複雜,主要途徑就是在中科院官網、國務院參事室官網上進行查證,向權威部門求證。其實,這也是識別假名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坦白說,按照現在的信息公開程度和技術手段,普通人要覈實一位公共人物的身份、頭銜、職位,其實難度並不高。難的是,不人云亦云,不跟風追捧,多點質疑精神,不怕麻煩多交叉驗證。
據報道,部分阮少平、餘鵬翔此前參加過活動的單位,已經刪除了與其相關的信息。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更希望相關單位“痛定思痛”,堅決摒棄“頭銜”飢渴和“帽子”崇拜,對活動嚴加審覈把關,不給騙子提供任何登臺的機會。
這也是剷除假名人滋生的社會土壤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