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假院士”“假參事”風波後,餘鵬翔、李建輝先後辭職

捲入“假院士”“假參事”事件的李建輝,辭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文促會”)永久名譽會長頭銜。

8月15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李建輝本人處證實了這一消息。李建輝告訴澎湃新聞,自己絕對和阮少平、餘鵬翔沒有任何經濟利益關係。此番她提出辭職是因爲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解散了顧問團隊。

“現在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要進駐促進會開展調查,大家紛紛提出辭職。”李建輝還對記者表示,除了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的永久名譽會長,最近她也辭去了在其他社會組織的兼職和榮譽職務,今後她只做一個公益志願者就好。

近日,澎湃新聞先後曝光了“假院士阮少平”和“假參事餘鵬翔”,他們背後都有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的身影。其中,該社會組織的微信公衆號、網站等多次爲阮少平“背書”,是阮少平活動的宣傳平臺之一。

李建輝則多次以廣東省文促會名譽會長的頭銜,與“假院士阮少平”“假參事餘鵬翔”同臺,引發輿論質疑。

在捲入“假院士”“假參事”風波後,文促會曾發聲明稱,阮少平是該會永久名譽會長李建輝在別人組織的活動上認識的,該會並不清楚阮少平的身份,會裡組織的活動從來未邀請阮參加,其不在會裡任職。

聲明還稱,“李建輝,廣東好人、廣東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原副主任,2017年起至今擔任我會名譽會長、永久名譽會長。榮譽職務是虛職、不駐會、不領薪,僅爲榮譽性稱號,不具行政管理權限。”

8月14日,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李世玉告訴澎湃新聞,餘鵬翔於8月8日提出辭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永久榮譽會長,目前已獲同意。

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公示信息顯示,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成立於2013年10月30日,系直接登記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爲廣東省民政廳。其業務範圍包括:傳統文化研究、交流、推廣,編輯刊物,舉辦展覽,人才培訓,諮詢服務及參與公益活動,承辦政府相關部門委託的其他事項。

餘鵬翔名號繁多,在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永久榮譽會長這一身份外,近年他還以“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前文化巡視員”“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參事(正部在職)”等身份出現在各類活動的相關文章中。目前,他的多頂“帽子”已被證僞。

8月13日晚,餘鵬翔對澎湃新聞迴應稱,經與相關部門覈實,自己持有的“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聘書”是假的,但他此前並不知情,也是受害者。其表示聘書是通過一位朋友在2019年底辦理的,目前這位朋友已經去世。

目前,微信公衆號“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已自主註銷。據報道,李世玉就此迴應稱,因爲目前留言太多,質疑聲、批評聲四起,他們選擇先關閉公衆號。“我們現在準備重新審覈文促會裡的會員身份,等審覈沒問題之後,我們會重開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