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背後的真功利

自稱水泊梁山阮小七傳人的阮少平“院士”最近有了麻煩,因爲他的“院士”頭銜被打了引號——原來是假的。記者日前查遍中國科學院官網目前公佈的各類院士名單,均查無此人!這個“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身份屬妥妥的造假。

不但中科院院士系僞造,阮先生的“火神山醫院政委”“第一軍醫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等頭銜,以及曾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五次,二等功十次,三等功十次等履歷……都已被證明是子虛烏有。

騙子的招數並不高明,謊言其實也根本經不起推敲。用不着專門機構,一名記者一臺電腦,足以。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十年間竟無人深究。

要說在改革開放前,人不好查證,可以理解,21世紀都過了四分之一了,一個手機包打聽的時代,還不明就裡,豈能說得過去?

一位學校領導一語道破天機:“能請到院士是學校實力的象徵”。於是,這造就了一個非常荒誕而現實的場面,假院士越是拋頭露面胡說八道,各處以假爲真進行宣傳,騙子反而更安全了。

這也就不難理解,隨着事件陸續曝光後,一些受騙學校選擇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報道,而非公開警示。

一切都是爲了臉面。

當然,還需要警惕的是,現在不少假專家與活動主辦方之間往往還存在灰色利益鏈。部分商業論壇爲提升活動規格,甚至主動配合包裝,形成“主辦方-中介-騙子”三方共生的利益鏈。就此而言,只把騙子拉下馬是不夠的,否則,騙子“成長”、做大的土壤就難以絕跡。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