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童雲南蒼山走失超72小時,志願者講述搜救細節
在雲南大理蒼山走失的8歲自閉症男童失聯已超72小時。
8月12日,搜救進行到第三天,暴雨從早上8點開始,持續7個小時後轉爲小雨。一支搜救隊伍把搜索範圍集中在男童走失前參加的夏令營的行進路線附近,隊員們手拉着手,進行拉網式排查。
但一直沒有找到他的蹤跡。12日下午,搜救羣裡收到了來自總指揮部的提示:男童身上攜帶Tag定位器,市民和遊客可以打開蘋果手機藍牙,一旦路過,可重新激活男童的最新定位。
男童走失時的穿着。 受訪者供圖
被暴雨影響的紅外搜索
初步估計,目前已有450人投入到搜救中。志願者張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10人一組,40人一隊,跟隨專業的政府救援力量進山搜尋。
男童是8月9日走失的。根據通報,那天下午1點43分左右,當地警方接到了報警。當時,男童正參加某自閉症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最後出現在大理市大理鎮陽和茶廠附近。
他身高1.2米,體型偏瘦,走失時上身穿藍白相間上衣,下身穿深色牛仔褲,背橙色兒童揹包,身上有標牌及家屬電話號碼。
接報後,大理市立即組織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應急、林草、“蒼山衛士”及大理藍天、大理山地救援隊伍等多方力量開展全力搜救,成立大理市“8·9”搜救工作組。
搜救人員、志願者、搜救犬、無人機、熱成像儀都投入其中。搜索範圍在男童走失地及周圍地帶6個區域展開,並不斷擴大。
但男童走失地附近溝壑交錯、植被茂密,給搜救帶來難度。
山中信號也時有時無,張先生介紹,上山的每一支隊伍,都要帶一臺無線衛星對講機,以保證溝通順暢,防止有人掉隊。
暴雨更是阻礙了搜救設備的施展。原本,救援隊伍打算在植被茂密的山中用紅外設備進行探測,但雨天,搭載設備的無人機無法飛行。
山中環境。 受訪者供圖
被排除的可疑線索
張先生介紹,男童所在夏令營的研學路線,右側有斷崖,人無法通過。斷崖西南方向有一條可以跨過的青碧溪,地形複雜,有些點位難以排查到。
11日白天,張先生一隊對夏令營行進的道路附近進行了網格化搜尋。他們拿着喇叭,循環播放提前錄好的孩子母親的呼喚聲,試圖喚起孩子的積極迴應。只要有可疑線索,搜救人員會立馬覈實。
張先生稱,11日,有本地人反饋,聽到了孩童的叫聲。指揮部派出救援隊伍,用紅外設備進行探測,一處可疑點一閃而過。之後,搜救人員對那裡進行拉網式排查,但沒有發現線索。他們推測,那處可疑點離溪流較近,可能是在溪流邊玩耍的孩子發出了聲音。
11日晚間,政府救援力量下撤後,一些有戶外經驗、對附近地形較爲熟悉的志願者自行組隊上山搜尋。張先生也在其中,“林子裡安靜,有輕微的呼吸聲也可以聽到。”大型農用無人機下面掛着探照燈,爲他們提供照明。12日凌晨2點後,暴雨持續了20多分鐘,無人機撤回。
暴雨讓山林裡的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最後,所有搜救人員集中到一條峽谷附近,沿小溪搜尋。12日早上,他們下撤到當地一處防火護林站,集合休整,那裡已經撐起40多把戶外大傘,物資保障充足。
將近三天的搜救期間,搜救人員撿到過兩三個被丟掉的藍牙設備,經確認,都不是走丟男童攜帶的。他們也嘗試過把手機吊在無人機上,飛進山中、測男童身上定位器的藍牙信號,也沒有奏效。
志願者組隊進行搜救。 受訪者供圖
涉事機構已被調查
新京報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失蹤男童參加的是“明日之光”培訓機構組織的夏令營,主要針對自閉症兒童。
曾考察過“明日之光”培訓機構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該機構位於大理一處民居,組織者也是一位自閉症兒童家長,在家長圈子裡有些名氣,“他家孩子干預得比較好。”
介紹夏令營的文章提到,夏令營有接近十個課時的全天課程,分爲自然戶外、生活社交、室內課程三部分。
其中,自然戶外課程爲大理自然環境下的戶外運動。室內課程設置融合課,模擬幼兒園等學校課程,爲孩子以後入園、入學做融合準備。
新京報記者從大理市教育體育局獲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明日之光”培訓機構進行調查。
當前,大理市“8·9”搜救工作組已發佈尋找走失兒童相關線索通告:如發現疑似線索,請廣大市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對提供關鍵線索者,覈實後將予以適當的獎勵。
新京報記者 趙敏
編輯 彭衝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