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見|任賢齊南京騎行違法:一次“加分”的罰單

剛剛,歌手任賢齊通過社交媒體自曝,自己借用的摩托車因誤入南京禁行區域,被交通監控抓拍後,“交警來告訴我違規了”。他還表示“犯錯要虛心接受”,並承諾今後會提前瞭解法規。

作爲知名藝人,任賢齊沒有沉重、“零幀起手”的“抱歉佔用了公共資源”,而是以幽默態度形容首次內地違章——“南京與自己有多個‘第一次’”,既沒有讓話風變得過於沉重,也讓這個道歉詼諧中不失真誠。坦承錯誤的同時,也向公衆傳遞了積極改錯、下不爲例的法治觀念。

曾經,“貴圈真亂”成爲網友口頭禪,明星藝人違反法律法規事件層出不窮,這不僅在於犯錯本身,還在於一些人“犯錯知錯但不認錯”的惡劣態度,這帶來了不好的示範效應。相比某些明星耍大牌、耍特權,變得“路人緣”很差,甚至因此影響了其職業生涯,任賢齊的坦承、真誠,避免了“粉轉黑”,也爲公衆樹立了正面榜樣,以實際行動鼓勵大家“見賢思齊”。

不少人稱讚南京交警的“一視同仁”,名人來了也得“零特權”。其實,“一視同仁”的不僅是南京交警,還有南京的智能監控系統。近年來,南京交通執法愈加規範化、高科技化,無論駕駛者身份如何,是“愛豆”如雲的大牌明星,還是普通市民遊客,只要違規,均需承擔相應責任。這種平等性,也是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要義,正融入到南京日常交通執法中。

犯錯後,怎麼辦?答案藏在當年他在南京爆火的一首歌歌詞裡——“所有難過都自己扛”。歌是這麼唱的,人也是這麼做的。

曝光的現場圖裡,梧桐樹下、摩托車旁,任賢齊“低眉順眼”,似乎在悻悻緩解被路人圍觀的尷尬。這與海報中面容精緻、清新俊逸的“童年偶像”“華語樂壇末代天王”形象判若兩人,前前後後,有着氣質和氣勢上的雲泥之別。不過,這種差別,沒有帶來人設崩塌、口碑崩裂,而是讓粉絲看到一個更接地氣、更真實的一面,也讓路人看到一個犯錯後沒有“偶像包袱”、“見賢思齊、人如其名”的普通人。

當然,雖然任賢齊的無心之失責任明確,但此事也給我們提了個醒:一些外地遊客或短期停留者,可能對限行區域缺乏瞭解,對此能否更精準採用短信投放、導航軟件提醒、增設標誌牌等方式提升規則透明度。南京是每到假期人潮人海的旅遊城市,摩托車又是相對小衆車類,南京是否可以藉此時機,宣傳普及摩托車車牌“大小牌”及其禁行區域的有關規定。如果可以利用好這波熱度,也不失爲一次成功的普法教育。

(韓宗峰)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