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也能防失智!專家提醒3重點 延緩腦霧上身
只要掌握三大重點,旅遊也有助於抵擋失智症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失智症仍無藥可醫,但可從日常生活着手防治,只要抓對重點做出改變,能預防高達45%的病例發生或改善症狀。學界2021年、2023年有研究指出,旅行有益腦部健康,不僅對失智症患者有好處,甚至有助抵抗認知衰退。然而「健腦護腦」的旅行需要的不只是護照與機票,《紐約郵報》12日彙整專家提醒3大重點,就能讓旅遊兼具預防失智效果。
很多人喜歡舊地重遊,然而新的環境與體驗方能有效刺激大腦,達到減緩認知衰退甚至增強認知力的效果,例如造訪博物館、歷史景點散步、到自然環境健行、品嚐沒吃過的美食。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家米拉瓦列(Augusto Miravalle)說,旅行「迫使我們學習新的事物,探索新的環境,瞭解可能不習慣的新習慣」。
充滿活動的旅程不僅帶來樂趣,也能給大腦充電。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旅遊講師溫俊(Jun Wen,音譯)說,「運動往往是旅行體驗的要項,經常納入防治失智症的計劃之中」。即使少量運動也能造成大改變,有研究發現,每個星期只需從事35分鐘的中度到劇烈程度體力活動,罹患失智症機率可大降41%。美國加州太平洋神經科學研究所老年精神病學專家梅洛(David A.Merrill)說:「旅行是一種積極的活動,這會向大腦發出保持健康的訊號。」
閨密、好哥兒們、一家人、情侶夫妻結伴出遊,不僅是增進感情的佳機,也有益大腦健康。更棒的是,旅途中有很多機會與陌生人打交道,這對腦力是額外的刺激。衆所周知,缺乏社交活動是認知衰退一大風險因子。近期研究指出,積極社交能把老人出現失智症的時間延後,最多能延緩5年。
保持社交活躍有助增強神經迴路,更能抵抗與年老有關的損傷,進而避免記憶力衰腿,更能促進腦部與思考、回憶有關的區域活動。芝加哥魯希大學(Rush University)內科醫學副教授詹姆斯(Bryan James)說明,社交活動讓老人蔘與複雜的人際互動,促進或維持神經系統高效運作,「不用則廢」。與他人共度時光也有助抵擋憂鬱與孤獨感,兩者與阿茲海默症風險增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