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遊行前打包必看!專家7大保健重點 防病菌上身
郵輪彙集各國人士,人羣日夜密集共處,很容易成爲病菌傳播的溫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郵輪旅行是許多人的心頭好,這種獨特的旅遊方式很可能也是疾病溫牀。美國《紐約郵報》日前訪問紐約州諾斯威爾保健中心(Northwell Health)醫療體系的費爾普斯醫院急診科醫師索柯洛夫(Shalom Sokolow)、紐約市林諾克斯山醫院(Lenox Hill)家醫科醫師艾舍(Eric Ascher),針對中暑、傳染病到食物中毒等狀況提出專業建議,能有效降低旅途生病風險。
保持手部衛生良好對於避免感染非常重要。索柯洛夫指出,傳染病在郵輪環境傳播快速,因爲大量旅客日夜共處,而且長時間密切接觸,尤其容易發生腸胃炎。2024年是腸胃病毒爆發最嚴重的一年,令人聞之色變的諾羅就是元兇之一,在郵輪傳播飛快。如廁後、與他人接觸後、進食前、觸摸臉部前,務必洗手。艾舍建議用溫肥皂水搓揉雙手30秒。
豐盛美味的餐飲是郵輪不容錯過的特色,然而自助餐廳往往是病毒易於傳播的場所。艾舍強調,若看到餐檯菜盤有其他乘客用手觸摸,最好避免取用;取用菜餚時,務必使用菜盤搭配的大型夾子。此外,注意餐檯食物是否放置過久,海鮮與含有蛋黃醬的餐點脫離冷藏環境超過一定時間,容易孳生細菌導致食物中毒,尤其露天曝曬環境。
艾舍強調,防曬乳或防曬霜是郵輪旅客打包的優先物品,而且多多益善,「務必按照使用說明按時補擦,下水之後尤然,別漏掉鼻子、後頸、耳朵,帽子與墨鏡最好也戴上」。防曬係數30以上者爲佳,有助於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至少拍照時不會因爲曬得紅通通而像只煮熟的龍蝦。
各國旅客歡聚一堂,各國細菌病毒可能也同場交流。索柯洛夫說,上船後可能會接觸到非母國的病菌,而且個體往往不具免疫力,「務必提前確認是否有哪些停靠港口建議旅客行前接種特定疫苗」,有助於防範肝炎、傷寒、黃熱病等嚴重疾病。
除了防曬霜、墨鏡、帽子,艾舍建議把洗手液、蘆薈露、護脣膏等清潔護膚品裝進行囊。止痛藥、制酸劑(胃藥)、抗過敏藥物等非處方藥物,也應該列在行李打包清單之首。
很多人看到「無限暢飲」就想開喝,但別忘了飲酒過度容易引起脫水。艾舍提醒,航程期間務必攝取足夠水分,尤其飲酒場合。長時間曬太陽也會導致脫水,除了補充水分,也可補充電解質。電解質還能緩解發燒、頭痛、噁心、頭暈等症狀。艾舍說,引發噁心的不一定是暈船,長時間盯着3C螢幕也是主因之一。
索柯洛夫說,陸地上有個常識在公海旅程也適用:「如果有人看起來不舒服生病了,最好避免近距離接觸。」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