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醫健康說丨夏季高溫要記住“防暑三件事” 老年人要打消“空調顧慮”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9日訊7月29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佈會召開,本次發佈的主題是夏季高溫健康防護。近期,山東省暑期高溫天氣頻繁出現,本次發佈會主要介紹高溫防暑和有關傳染病防治健康知識,指導重點人羣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採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溫,防範相關疾病發生。

山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監測評價所副主任醫師張顯鵬在發佈會上介紹,高溫不僅會引發身體不適,還可能導致中暑等相關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他提醒大家要記住“防暑三件事”。

一是主動避暑,減少外出。養成每天關注本地高溫預警和健康風險提示的習慣,根據天氣提前規劃外出行程。一天中最熱的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大家要儘量避免在這個時間段進行長時間、劇烈的戶外活動。

二是科學補水,防止脫水。高溫天氣出汗多,要主動、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建議每小時至少補充一杯水,大約150-200毫升。一般情況下,喝白開水就可以。在大量出汗時,身體鹽分會流失,這時可以喝一些含有少量鹽分和礦物質的運動飲料。

三是時刻警覺,識別風險。如果出現大量出汗、極度口渴、頭暈眼花、耳鳴、心慌胸悶、四肢發軟等症狀,就提示身體已經出現先兆中暑,需要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如果症狀無法得到緩解,應立即就醫。

老年人、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和戶外工作者等羣體發生中暑的風險相對較高,需要做好特別防護。

老年人要打消“空調顧慮”,一些老人怕吹風着涼不願開空調,但是炎熱比涼風對健康的威脅更大,要合理使用空調或風扇。同時,要避免高溫時段外出活動,買菜、晨練要“趕早趕晚”。

孕婦由於體熱易出汗,更容易發生脫水和中暑。建議要穿着寬鬆、舒適、透氣的衣物,保證充足飲水,飲食注意均衡清淡,增加富含鉀、鈣、鐵的食物,補充因出汗丟失的營養。

兒童由於體溫調節能力差,也容易中暑。戶外活動要儘量安排在早晚涼爽時分。家長要留心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精神萎靡、煩躁、哭鬧不止、嘔吐、吃不下東西或皮膚滾燙等異常症狀,要高度警惕,立即降溫補水。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高溫季節更要堅持按醫囑服藥,並密切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如果活動時感覺疲乏,就要立即休息。

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快遞外賣員等戶外工作者,建議穿着透氣的工作服、防曬袖套等,戴寬檐帽、太陽鏡,隨身攜帶水壺,及時補水。

閃電新聞記者 李淼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