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夾煙”不因投訴而更改,這就對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王學鈞

近日,遊客孫女士從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一面網紅打卡牆上發現了問題。她認爲牆上魯迅手裡夾着香菸的畫面會引導人室外聚集抽菸,會誤導青少年,遂投訴到了“浙裡辦”,建議將畫面換成魯迅右手握拳。

許多遊客都會到這面網紅牆打卡,其中有不少是青少年。看到魯迅先生手夾香菸“噴雲吐霧”的畫面,一些人可能會被“感染”,想學着抽上幾口。從這個角度看,孫女士的擔憂似乎不無道理。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她的投訴是正確的。

網紅牆上魯迅抽菸的畫面,不是一則引導人吸菸的商業廣告,而是一件歷史事實創作的藝術作品。如果非要說這幅作品是在做什麼引導,那也絕不是引導人抽菸,而是引導人去認識一個更真實、更鮮活的魯迅。孫女士認爲這幅牆畫會引導人室外聚集抽菸,誤導青少年,顯然是一種誤讀。

即便真的有人模仿畫中魯迅抽上了煙,也不能這麼看。按照這種邏輯,恐怕沒有多少藝術作品是沒有問題的。作品中有人飲酒,就是在引導人喝酒;作品中有人揮拳,就是在引導人打架;作品中有人裸露,就是在引導人想入非非......這樣演繹下去,那還了得?

就算對這幅畫有與衆不同的看法,也應多斟酌、多觀察,不能不問青紅皁白,貿然投訴。相比於“魯迅夾煙”,有太多的事更要緊,更值得“浙裡辦”去“辦”。爲了這麼一件事去消耗寶貴的公共管理資源,至少是小題大做。若紹興魯迅紀念館迫於某種壓力,真如孫女士建議的那樣大動干戈,將牆上畫面換成魯迅右手握拳,那麼,不僅要額外耗費不少財力人力,還有可能會讓這一網紅打卡牆失去現有的吸引力。

如此“神經過敏”,近乎於無事生非。值得警惕的是,這樣的事並不多麼罕見。就在孫女士從紹興的“魯迅夾煙”牆畫提出質疑後不久,又有人從無錫地鐵車廂的宣傳圖片上發現了“不雅元素”——有人疑似站在東林書院的一棵樹下小便。儘管事實只是這個人手持一個水瓶,但此事曝光之後,還是跟“魯迅夾煙”一樣衝上了熱搜,“嚇”得無錫相關部門趕緊表態要換一張新圖片。

相比之下,紹興相關部門的態度要“硬氣”一些。8月25日,紹興市文旅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會因爲一個人的投訴而盲目更換牆畫畫面。

這就對了!對找毛病提建議的人,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給予必要的尊重,可也不能因爲害怕輿情,而一味跟着吹毛求疵者的節奏走。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