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車市陷「以價換量」惡性循環 過半經銷商虧損「7成沒達標」
▲大陸車市低迷,許多車企將眼光轉往出口。(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車市慘澹,陷入「以價換量」的惡性循環,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過半汽車經銷商都陷入虧損,近7成的經銷商無法達到銷售目標,陷入「銷量漲收入不漲、收入增利潤不增」困局。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18日公佈「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25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虧損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17.5%,盈利比例29.9%。虧損的經銷商佔比較2024年上升近11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在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政策的拉動下,上半年國內汽車消費溫和回暖,但市場競爭白熱化,廠家與經銷商紛紛靠降價換銷量,全力爭搶市場份額,結果陷入「銷量漲收入不漲、收入增利潤不增」的困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價格倒掛(零售價格低於購車成本)是經銷商面臨的主要壓力,也是致使虧損的直接原因。調查顯示,上半年有74.4%的汽車經銷商有不同程度的價格倒掛,43.6%的汽車經銷商價格倒掛幅度在15%以上。
價格倒掛吞噬了經銷商的流動資金,導致經銷商普遍反映資金壓力大,特別是傳統燃油品牌經銷商,價格倒掛導致新車業務虧損嚴重。經銷商資金週轉困難,流動性緊張問題蔓延至整個流通行業。
此外,經銷商還面臨着銷售目標過高、廠家返利不合理等挑戰。上半年,有近7成經銷商無法完成銷售目標。
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僅30.3%的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目標完成率低於70%的經銷商佔比29.0%,目標完成率高於70%不足100%的經銷商佔比40.7%。分品牌組來看,豪華品牌目標完成率略好於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
展望2025年,經銷商對總體趨勢的判斷爲微增長或持平,但對於增長的判斷不及去年年底的預期。認爲全年銷量增長的經銷商佔比約爲49%,而認爲減少的經銷商佔比較2024年略有增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其實經銷商也在不斷探尋業務轉型方向,但在轉型過程中,依舊面臨衆多挑戰。例如「製造商建議零售價」的定價機制,無法適應現階段市場,帶來了價格倒掛問題,「其中經銷商是被動的。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幹預、行業協會推動,以及主機廠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