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價換量難挽業績!頭部汽車經銷商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降
以價換量難挽業績:頭部汽車經銷商營收淨利雙降,新能源車成關鍵增量。(示意圖,藍孝威攝)
據《澎湃新聞》報導,2025年上半年,大陸國內汽車流通行業面臨了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復甦節奏不均衡的雙重考驗。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僅30.3%的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虧損比例攀升至52.6%,74.4%的經銷商存在不同程度價格倒掛,行業陷入「銷量漲收入不漲、收入增利潤不增」的困局。
在此背景下,幾家頭部上市經銷商集團的虧損進一步加劇;同時其業績表現也顯著分化。總體來看,新能源業務成爲關鍵變量。
經銷商龍頭中升控股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3.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6.2%;歸母淨利潤10.11億元,同比下降36%。這意味着,作爲行業老大的中升控股也難以獨善其身,同樣承受着巨大的市場壓力。
新車銷量下滑及新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也拉低了新車板塊業績。上半年,其新車銷售收入爲579.31億元,同比下滑4.7%。
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新車銷量爲22.86萬臺,同比減少1.7%。其中,豪華品牌銷量佔比62.3%,銷量同比幾乎持平。此外,以價換量導致其自2024年以來新車平均銷售價格持續走低。
受新車銷售拖累,永達汽車轉虧。
根據永達汽車2025年中期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0.72億元,同比下滑12.8%;然而受新車價格倒掛等影響,歸母淨虧損達33.3億元,去年歸母淨利潤爲1.1億元。
新車業務方面,上半年,永達汽車新車銷量72501輛,同比下滑13.4%。新車銷售及相關服務收入205.32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75.8%,同比下降14.4%。其新車銷售及相關服務毛利率僅爲1.03%,同比下滑0.61個百分點。
豪華車經銷商美東汽車公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101.35億元,同比下降4.9%;歸母淨虧損約8.15億元,同比擴大近30倍,其2024年中期淨虧損0.27億元。
美東汽車認爲,2025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因素、國內消費力持續減弱、乘用車供需格局失衡、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其尤其指出,競爭加劇、豪車稅等對豪華車的影響加劇。
美東汽車的業績也凸顯了「以價換量」的後果。新車銷售方面,上半年美東汽車的銷量雖然同比增長7.8%至28214輛,但受市場競爭激烈影響,銷售單價明顯下降,導致新車銷售收入同比下降7.5%至79.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售後服務依舊是各大經銷商集團盈利的「基本盤」,同時新能源業務已經成爲龍頭經銷商的重要增長引擎。
中升控股提及,隨着品牌結構調整,AITO問界品牌已經首次爲業務帶來貢獻,上半年銷量爲1.1萬臺新車,部分抵消了其他品牌的下滑,同時還爲集團整體新車毛利率貢獻了0.6個百分點的提升。
永達方面披露,上半年,其所有獨立新能源品牌銷量達10312臺,同比大幅上升49%,其中經銷模式銷量4455臺,直銷模式銷量5857臺。截至6月底,新能源品牌留存訂單近六千張,爲下半年增長奠定基礎。
上半年,永達自建新開業7家頭部新能源門店,包括5家鴻蒙智行;獲新能源品牌授權30個,在籌建中的新能源門店14家 ,其中13家爲鴻蒙智行。在上半年關停並轉的19家門店中,也有7家新能源品牌。
在售後業務中,新能源汽車貢獻也正在逐步上升。
永達提及,售後業務表現穩健,上半年售後服務收入47.84億元,其中維修保養業務收入46.60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收入約2.16億元,同比增75.8%,平均單車產值3447元,同比增長16.5%,明顯優於整體水平。
展望下半年,經銷商集團均預期競爭難以緩解。
永達方面預期,下半年雖價格競爭依舊存在,但認爲也存在結構性機遇。首先,電動化轉型已成爲不可阻擋的行業主線,新賽道提供了新機會;其次,品牌與網絡持續優勝劣汰,選對品牌穿越週期期待回報;同時,保有客戶巨大的後市場服務機會仍在持續增長。
中升控股也強調,中國汽車市場已從新車(增量)市場轉變爲汽車保有(存量)市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各主機廠不惜以利潤爲代價搶佔市場份額,而由客戶基盤(保有量)驅動的售後服務已成爲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其認爲,隨着經銷商優勝劣汰加劇,車主將越來越傾向於選擇中升等頭部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