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換”出經濟正向循環

國際商報記者 顧鴻儒

5月的中國,盛夏未至,熱潮已彰。一場覆蓋老舊產品的“煥新革命”席捲大江南北,勾勒出一條亮麗的上揚曲線——4月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相關商品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數字的躍動,爲經濟注入活水,也潤澤萬家。

5月的世界,風雲變幻,百舸爭流。一塊穩住經濟大盤的“壓艙之石”彰顯中國定力,給出了擴大內需的破題之鑰——1—4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消費的增長,爲中國經濟增加韌性,也惠及百業。

在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回升具有較多有利條件,政策工具箱不斷上新,其中之一便是“要深挖潛力提振消費”。

需求釋放,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這款空調的能耗很低,我已經諮詢瞭解了很長時間,但對價格一直有些猶豫。現在有了以舊換新的折扣優惠,我決定馬上購買。”北京消費者王女士在線下門店一口氣購買了3臺一級能效的智能新風空調,以舊換新補貼疊加門店促銷優惠,一共省下1800多元。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有力促進了空調消費市場的增長。據奧維雲網數據,4月份全國空調零售線上同比增長34.8%,線下增長12.2%。

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消費者的需求正從“有沒有”變爲“好不好”。王女士告訴記者,在這次購買中,她特意挑選了具有新風功能的空調。“之前因爲價格一直糾結買哪款產品,現在能夠享受國補,當然更願意買性能好、功能強的產品了。”

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並非個例。政策的引導與市場的響應形成良性循環,共同推動着消費市場的升級與轉型。

“以舊換新政策拉昇作用非常明顯,不僅拉動消費規模,而且促進產品創新升級。”奧維雲網大家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楊超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政策的推動有助於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確保營收利潤的穩定,從而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同樣認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市場的拉動作用,“這驗證了其作爲經濟政策工具的精準性”。

朱克力表示,以空調行業爲例,節能機型補貼推動企業加速淘汰低能效產線,反向倒逼壓縮機技術迭代更新。“這種市場驅動型的技術升級比行政指令更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更具可持續性。”

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傢俱類、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8.8%、33.5%、26.9%和19.9%。

深挖潛力,完善措施解決堵點

今年,全國各地一系列加力擴圍支持以舊換新的政策持續發力,以舊換新熱潮延續。截至4月份,遼寧省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直接帶動商品銷售額超200億元;江蘇省家電累計銷售767.4萬件,實現銷售額182.9億元;貴州省直接帶動消費158億元。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取得了較大成效,對於提振消費、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擴大內需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舊換新政策相當於在不增加居民負債的前提下釋放消費潛能。”朱克力說,從宏觀經濟循環看,以舊換新形成的消費增量,通過產業鏈傳導轉化爲製造業訂單,再通過就業和工資渠道反哺消費能力,構成了正向經濟循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促進國內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中仍遇到一些挑戰。“例如,國補政策要求渠道先行墊資,再進行覈銷。這一模式對大商戶影響較小,但中小商戶因資金壓力難以承接。”楊超說。

對此,朱克力建議創新企業的參與模式,例如家電企業可推出舊件折價疊加分期付款的混合支付方案,進一步釋放中低收入羣體消費潛力。

此外,朱克力認爲,政策可在三個維度進行優化。一是建立動態品類管理機制,根據技術迭代速度調整補貼目錄,例如將智能家居設備納入支持範圍。二是構建逆向物流體系,完善舊件回收、拆解、再製造的商業閉環,避免以舊換新演變爲資源浪費。三是探索市場化補貼機制,引導生產企業、電商平臺建立換新基金,政府補貼逐步從直接現金激勵轉向稅收抵扣等間接手段。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