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週報丨又一險資巨頭下場,投了只核電基金

繼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之後,又一險資巨頭出手了。

本週,中國人壽與中國核電在北京成立了中核田灣核電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出資額15.01億元。

中國人壽成立於1949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國有保險機構。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經高達1.17萬億元。此前,中國人壽已經參與了多支百億級基金的設立,是時下較爲活躍的險資LP。中國人壽旗下的另類投資平臺國壽投資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公開數據顯示,國壽投資累計簽約規模超7800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

中國核電則是中核集團的控股子公司,運營着25臺核電機組和8臺在建機組,佔全國核電裝機總量的40%以上。2024年,中國核電實現營業收入772.72億元,歸母淨利潤高達87.77億元。

此次兩家央企巨頭聯手,勢必將對我國核電項目的開發、建設與運營注入強大的資金動力。

從具體出資結構來看,中國人壽此次認繳12億元,佔比近80%。這一慷慨出手背後,邏輯也較爲清晰——險資具有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高的特點,非常適合投資於長期收益穩定的不動產項目。而核電站的運營週期長達40-60年,與保險資金的長週期屬性高度匹配,也有助於中國人壽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

包括這隻核電基金在內,本週LP圈一共有17條新動態。推薦關注30億鹽城併購母基金、20億瑤海區科技創新投資基金、中核田灣(北京)核電基金,以及陝西首隻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AIC股權投資基金。另外,湖南省金芙蓉科創引導基金正在遴選GP。

新基金

中核田灣(北京)核電基金成立

近日,中核田灣(北京)核電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式宣告成立。出資額15.01億元,經營範圍涵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等。

蕪湖組建30億元科創母基金

爲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投未來產業,發揮母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產,推動科創資源的全面集聚,蕪湖市組建了鳩茲科創灣母基金。母基金規模30億元,由市科創集團負責管理。母基金的投向聚焦蕪湖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重點聚焦智能傳感器、具身智能、生物醫藥、腦健康、先進材料等未來產業領域。

作爲安徽經濟第二城,蕪湖一直在科創上加碼突圍。並提出到2027年,成爲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明確目標。這次設立科創母基金,也是蕪湖全面打響“科創灣”品牌的舉措之一。據悉,目前該科創母基金已與4家社會資本聯合設立子基金,總規模近27億元。

平安資本等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出資額33.01億

深圳市平逸橫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平安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額33.01億人民幣,經營範圍爲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由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

前不久,平安人壽、平安財險剛剛在上海出資33.01億成立了一隻新基金。兩隻基金對比來看,不僅出資人相同,出資額也同樣是33.01億,連續設立等額基金絕非巧合,或是平安系“區域深耕+股權投資”戰略的具象化。而此次基金的管理人,則是平安集團旗下的股權投資平臺平安資本,截至目前,平安資本已經投資了超過100家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元。

四川省博源開物科技成果轉化創投合夥企業成立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四川省博源開物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出資額5億元,經營範圍包含: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企業由四川省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共同出資。

我們此前提到,四川一直在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權重加碼。此前還設立了28.28億規模的四川高校技轉基金和100億清華基金。而此次設立的這隻科技成果轉化基金,LP陣容更是豪華——集結了四川省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成都新經濟產業基金、策源資本、西部資本、容億投資等一衆資方,新基金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四川本土科創產業發展。

總規模10億元,安徽國控未來材料股權投資基金成功設立

近日,安徽國控未來材料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功設立。該基金由國控投資公司牽頭聯合安徽省新材料母基金、滁州市區縣三級政府共同組建設立,由國控投資公司所屬基金管理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安徽國控未來材料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10億元,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領域,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新產業所需的新材料項目。

在安徽的“十四五”規劃中,新材料被列爲十大重點新興產業之一。按照其目標,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產值規模突破1萬億元。此次設立新材料基金,想必就是其達成目標的抓手之一。該新基金的LP主要是一衆安徽國資機構,管理人國控投資則是安徽國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後者由安徽省國資委100%控股。

鹽城市設立首支產業併購母基金

6月27日,鹽城市黃海匯創金石併購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式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標誌着該市首支市級產業併購母基金成功落地。據瞭解,該併購母基金總規模30億元人民幣,創新採取“1+N”運作模式,即成立1支母基金,根據需要下設N個子基金,重點優選頭部機構組建設立專項子基金。

近兩年,併購熱度居高不下,地方政府也在紛紛組建“產業併購整合基金”。比如重慶、深圳等地早已先後成立了併購母基金。據瞭解,鹽城這隻母基金,將錨定鹽城“5+2”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圖譜,重點篩選具有穩定現金流和盈利能力的成長期、成熟期優質項目開展併購。另值得關注的是,該母基金採用了雙GP的管理模式,由中信金石和黃海金控集團所屬黃海匯創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參與管理。

南京空地數智一期產業投資基金登記成立,出資額9億

天眼查App顯示,6月30日,南京空地數智一期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南京毅達股權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出資額9億人民幣,經營範圍爲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由南京市紫金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蘇交科、南京空地數智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共同出資。

江寧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江蘇4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中,有1/4落戶在江寧。至於本次新基金的投資方向——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等,瞄準的正是當地的優勢產業。

工銀投資、深投控等成立科創私募基金 出資額20億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深圳市投控資本有限公司、工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20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合夥人信息顯示,該基金由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深圳投控灣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羅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銀行系LP正在加速下場。目前來看,其合作對象還是以地方國資與央國企爲主。工銀投資這次合作的深投控,是深圳市超級國資巨頭,截至2024年,深投控總資產高達1.2萬億元,營業總收入達到2714億元。兩大超級LP聯手,新基金的未來投向值得關注。

興泰攜手瑤海區,新設20億元產業基金

7月1日,合肥市瑤海區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正式註冊設立,註冊規模20億元,由興泰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該基金由興泰資本聯合合肥市瑤海區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合肥瑤海科技創新投資集團共同發起設立,聚焦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機器人和低空經濟等六大領域,重點扶持核心技術硬、市場前景廣的成長型企業。

該基金的管理機構興泰資本是合肥本土的一家國資機構,股權向上穿透爲合肥市國資委。根據其官方披露的信息,興泰資本已通過直接和間接參股的方式累計設立基金80餘支、基金規模超1300億元,累計投資企業超720個、投資金額超280億元,成功助力40家企業上市。如果關注安徽創投圈,這家機構必然不能忽視。

東湖高新:參與出資設立東高前沿二期基金

7月3日,東湖高新公告稱,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東湖投資、湖北夏創星火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7月3日簽署合夥協議,共同發起設立“武漢市東高前沿二期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東高前沿二期基金規模爲5億元,公司認繳出資2.45億元,作爲有限合夥人,佔基金規模的49%;東湖投資認繳出資500萬元,作爲基金普通合夥人,佔基金規模的1%。東高前沿二期基金將重點投資智能製造、集成電路、光電子信息、數字、新能源與新材料、大健康及其他前沿科技領域的優質企業。

東湖高新區是光谷的所在地,2024年,東湖高新區的GDP突破了3200億元,同比增長7.1%,成爲武漢市第一大GDP區,對武漢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而在創投領域,東湖高新區也在持續發力,接連設立了100億元規模的光谷獨角獸企業發展基金、規模200億的武漢新城基金等。去年初,東湖高新區發起設立了東高前沿科技產業投資基金一期,規模爲1.2億元,目前該基金已經投資了洪啓集成、至驅動力、漢瑞景、金唯科生物四家企業。如今二期基金的到來,勢必將進一步推動東湖高新區的產業發展。

中光防雷等新設共青城優創超越創投合夥企業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共青城優創超越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經營範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企業由中光防雷等共同出資。

中光防雷是一家從事防雷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上市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通信、電力、交通、金融、石油化工等領域。該公司做股權投資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就參與了無線基站技術研發商凡維泰的A輪融資。此後又相繼直投了一創新材料、中光天宇、數之聯等多家公司。此外,中光防雷還作爲LP與瀘州老窖共同出資了一隻基金。

長泰區產業母基金成功設立

7月1日,由漳州漳龍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漳州市長泰區創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功設立,並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基金規模5億元。長泰區產業母基金是長泰區圍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設立的首支產業母基金,該基金由漳龍基金公司攜手長泰區屬國有企業福建開泰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發起設立。

和福州廈門泉州相比,漳州的名氣要小得多。不過作爲福建GDP排名第四的城市,在省內還是具備一定影響力。特別是2022年漳州發起設立“9+5”產業基金8支、總規模226.94億元,一時震動創投圈。這次產業母基金設在漳州市長泰區,將主要投向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當地主導產業鏈項目。

陝西首隻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AIC股權投資基金註冊設立

西安建源西投恆創綠動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於6月30日在西安市經開區完成工商登記。該基金由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陝西省政府引導基金、西安市工業倍增引導基金、西安恆信資本和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基金規模10億元,由西安投資控股全資子公司恆信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從投向看,基金將重點支持省、市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上的成長期、成熟期優質企業,提供股權投資、產業賦能、投後增值等全鏈條服務。

在“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爭奪中,陝西絕對算得上一匹黑馬。2024年,陝西汽車產業鏈總產值突破44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19.8萬輛,規模排名全國第三。如今新基金的設立,將助力陝西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繼續奮起直追。另值得一提是,本次基金也創造了兩個第一:即全省第一隻聚焦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的AIC股權投資基金,同時也是全省第一隻註冊落地並由本地機構擔任管理人的AIC股權投資基金。

廣汽集團等投資新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重慶富新領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出資額2億元,經營範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企業由廣汽集團旗下廣汽領程(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

廣汽集團最近一年在私募股權市場動作非常密集,先後與廣州產投、美芯科技、中國銀行等多家企業或機構成立了基金。此次合作的渝富資本是重慶最活躍的國有投資機構,最近兩年,渝富基金牽頭在重慶設立了2000億的產業投資基金,新能源汽車就是重點領域之一。在廣汽與渝富資本的支持下,這支新基金將對重慶製造業產生重要影響。

上海元禾璞華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正式完成設立

6月27日,由國投先導參與的上海元禾璞華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式完成設立,這是元禾璞華首次在上海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本期基金將重點關注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投資機會,同時攜手上海半導體龍頭企業,共建產業生態。

國投先導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管理人,由上海國投公司全資設立,肩負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元禾璞華則是國內集成電路領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成功案例包括韋爾股份、北京君正、瀾起科技等行業龍頭。二者聯手成立基金,無疑是一次強強聯合。而在本次基金投向上,還重點提到了與上海半導體龍頭企業的合作,比如協助“江波龍”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打造併購整合平臺等。有的放矢,新基金勢必將助力上海在集成電路產業上繼續擴大優勢。

10億元,浙江首隻省級低空領域產業基金在新區成立

7月2日,全省首隻省級低空領域產業基金——浙江省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在臺州灣新區完成工商註冊。這隻規模達10億元的“產業引擎”,由省、市、區三級聯動打造,將重點投向低空經濟及其上下游產業鏈。該基金採用“雙GP雙國資”管理模式,即由浙江空港私募基金(省機場集團旗下機構)和浙江富浙私募基金(省國資運營公司全資子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經營期限設置爲“5年投資期+5年退出期+1年延長期”。

自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後,多地政府都在陸續成立低空經濟相關基金。作爲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批試點省份,浙江早在多年前就已佈局低空產業,具備強大的產業基礎。省經信廳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省低空製造產業規模近百億元。基本形成上游零部件及材料、關聯裝備,中游通用飛機、無人機等整機,下游應用服務等一條產業鏈。如今又發佈了首隻省級低空領域產業基金,足可見浙江打造低空經濟強省的決心。

招GP

湖南省金芙蓉科創引導基金招GP

爲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構建我省接力投資基金矩陣,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財政廳牽頭組建湖南省金芙蓉科創引導基金(簡稱“母基金”),委託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現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子基金設立方案。

子基金分爲綜合類及專業類早期科創型子基金兩類,前者重點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後者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工程、前沿材料、生物醫藥等,且細分產業方向不超過3個。子基金存續期10年,管理費以實繳出資或實際投資金額爲計費基礎,投資期按最高不超過實繳出資的3%計提,退出期按未退出金額的1.5%計提,延長期免收管理費。返投比例1.0-1.2倍。相關機構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