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區:小龍蝦“遊”出產業富民夢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當下,六安市金安區22萬畝稻蝦田迎來捕撈高峰,近萬噸鮮活小龍蝦通過智能化生產線轉化爲即食蝦仁、調味蝦等產品,搭乘冷鏈專車直抵長三角商超。據該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小龍蝦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預計年內突破18億元,帶動1.2萬名羣衆實現“家門口”季節性就業。

在安徽盛河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內,全自動分揀線以每小時15噸的效率精準分級小龍蝦。工人們穿着統一的防護服,在恆溫環境中快速處理蝦尾。這家小龍蝦年加工量達6000噸的企業,通過開發預製菜系列產品,帶動周邊500餘名村民轉型爲產業工人,年均增收2000元。總經理劉洋表示,今年蝦尾產量增長20%,預計全年收購龍蝦8000噸,產值衝刺5000萬元。

來到六安市天潤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潔淨的車間內,工人們身着無菌服,佩戴口罩和發帽,正有序地進行龍蝦加工操作,經過36道工序的小龍蝦正被裝入零下196℃液氮隧道。企業採取“訂單農業”模式,與周邊200餘農戶簽訂保價收購協議,2024年帶動就業人數同比激增40%。董事長汪家玲說:“2024年,我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建設了1500噸小龍蝦的標準化生產線,全年產值突破2300萬元。今年我們計劃將收購規模擴大至2500噸,帶動就業人數近350人。預計年產值將突破3500萬元,力爭實現戶均增收超萬元的目標。”“我們是八小時工作制,工資從不拖欠,每個月都是按時發,幹得好,一個月一萬二三也不稀奇。”工作人員曹興華這樣說。

從稻蝦田裡的生態循環,到加工車間的機器轟鳴,再到擺上長三角餐桌成爲美食盛宴,金安區正以小龍蝦爲紐帶,以4個萬畝示範鄉鎮爲核心,串聯起養殖、加工、物流、消費全產業鏈。2024年,全區小龍蝦產量達2.5萬噸,較三年前增長76%,15個千畝示範基地畝均利潤突破萬元大關。接下來,金安區將統籌推進規模化基地建設與高效模式推廣,健全市場體系、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強化優質種苗選育與科技支撐,推動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金安區畜牧水產中心水產股股長姜兵國表示:“今年金安區將持續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好三產,計劃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萬畝,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小龍蝦技術攻關,同步推進小龍蝦精深加工,不斷推動稻蝦產業全產業鏈發展,讓小龍蝦‘遊’出產業富民夢。”(蔣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