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普蘭店檢察院構建立體化民生權益保護新格局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宇

通過黨建引領,強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在“和惠民生”品牌的輻射效應下,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訴訟齊聚合力,共同構建立體化民生權益保護的新格局。創建“蓮檢”調解室,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之中,高效促成當事人和解。

黨建引領業務 繪就檢察爲民“底色”

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擺在首位,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幹好本職工作上,踐行司法爲民的初心。依託“和惠民生”大講堂、支部書記講黨課、支部聯建等平臺,結合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履職需要,將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知識學習融合學習。注重將理論成果轉化爲實踐經驗。通過“檢察+網格”進行各類普法宣傳,開展農民工權益保護知識講座,提升農民工維權法治意識;深入鄉村集市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解決法律疑問,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增加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提升司法機關公信力。

以法治爲根基,打造檢察爲民“本色”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民生大局,切實維護羣衆的合法權益。

強化民事檢察監督,做優做實檢察爲民。高質效辦理生效裁判監督案件,解決羣衆訴累,再審改判案件20餘件,成功化解社會矛盾,爲企業、羣衆挽回經濟損失400餘萬元,辦理的姜某某徵收補償費用分配民事抗訴案,被遼寧省檢察院評爲檢護民生典型案例。同時探索“民事支持起訴+”工作機制,將支持起訴與司法救助、檢察和解、檢察建議等相互融合,支持起訴30餘件,助力弱勢羣體保護。

着力找準關鍵點,推動行政檢察業務“提亮增色”。轉變執法觀念,紮實推進行政檢察工作向前開展,行政檢察牢牢把握法律尺度,做到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矛盾,加強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工作,確保行政權爲民所用。辦理的趙某與某街道確認行政違法並賠償損失檢察監督案,被最高檢評爲行政訴訟典型案例,幫助帶病回鄉的退役軍人得到了應有的撫卹待遇,實現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依託檢護民生,深化公益訴訟辦案質效。紮實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涉“民生”案件,以檢察力度提升民生溫度。辦理的督促整治軍用機場周邊環境污染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被評爲最高檢典型案例並寫入最高檢兩會報告,有力的保護了國防安全;辦理網絡餐飲、農村供水安全、過期食品等食品安全領域案件16件,守護人民羣衆舌尖上安全。

黨建業務多元“同行”,擦亮檢察爲民服“特色”

與“政”同行,擦亮共贏特色。充分發揮基層黨建靈活性、融合性,與司法局、婦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發展和改革局等多個行政機關建立“黨建共建、信息共享、辦案協作”聯動機制,切實維護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與區司法局、法院、公安等部門構建行刑雙向銜接機制,幫助行政機關追繳違法犯罪所得180餘萬元。

與“智”同行,挽回國家經濟損失。積極打造“公益訴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式,研發並運用“房地產交易契稅徵繳大數據監督模型”,向稅務部門移送8條涉及逃避二套房交易契稅線索;攜手自然資源部門、稅務機關,積極推進耕地佔用稅基礎數據共享,運用耕地佔用稅監督模型進行數據篩查,助力稅務機關追回耕地佔用稅168萬餘元。

通過黨建業務融合,築牢司法爲民的初心和使命

堅持黨建與業務同步謀劃,黨建活動聚焦羣衆需求,走進社區,做到“接地氣”。通過“檢察+網格”的工作模式,在普法宣傳時,也可以擴大檢察業務的“朋友圈”,將檢察爲民置於區域發展大局,切實維護羣衆的合法權益。

通過黨建業務融合,實現“檢政”雙贏

堅持與地方黨委部署同向,緊緊圍繞地方黨委關心難題,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熱點問題,聯繫相關行政部門開展一系列民生領域的專項活動,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挽回國家、集體、羣衆的經濟損失,切實維護地方經濟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

通過黨建業務融合,提升辦案質效

堅持黨建與業務互相促進,辦案中注重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團隊,準確開展法律監督,規範司法行爲,切實提升辦案質效。辦理的多件案件被最高級、省檢察院評爲典型案例,努力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每一個事的基本價值追求。